即时新闻:

放贷与发债并举 银行资产膨胀隐忧(1)

订阅
2009-07-06
张卫华

记者 张卫华 一边加速放贷,同时又大量举债,国内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正在急剧膨胀,这与国外同行们还在不断减值“瘦身”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正在吞咽前些年过度放贷和举债的苦果。 

实际上,仅十几年前国内银行业就曾尝过类似苦果。未来,国内的银行还会再次吃下这种苦果吗? 

放贷与举债

本周一,中国银行将发行总额人民币400亿元次级债券,此前一季度时中国银行计划发行至多1200亿元次级债。 

本月初,交通银行发行了250亿元次级债。此前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各发行了400亿元和300亿元次级债。许多中小股份银行也在加速发规模不等的次级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7月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量将超1600亿元。

虽然同巨额的新增信贷相比,几千亿元的次级债有些小巫见大巫,不过这正说明了信贷激增下,各家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压力。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不仅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还可能创下历史新高。部分机构预计全年信贷总量将达到9万亿元。

银行在享受放贷盛宴的同时,不得不算计一下自己的家底:还有多少资本可供自己继续吃大餐。

如今,各银行已被要求将资本充足率从8%的最低要求提高至12%,银行不得不通过大量举债来充实资本,这是发债大潮来临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出于成本考虑,低利率环境和通胀预期也促使银行更愿意选择发债。

上市银行还可以选择增发股本方式融资,不过在去年股市急剧下跌下后此方式基本行不通。如今,资本市场的持续反弹已经带来新的融资机会。监管部门也应该为各银行通过不同方式充实资本提供便利,因为只有银行财务实力进一步夯实后才能在接下来半年中继续加大放贷力度。

放贷和举债都会让银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起来,也是快速催肥银行的主要手段。实际上,我们的银行已经足够大了,工商银行已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本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工商银行位列第4,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升至13和21位,均高于欧美同行。 

“定时炸弹”

看上去很美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最终或许被发现不过是虚胖。 

很简单,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而且往往是资产规模越大,潜在的风险就越容易暴露,资产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 

这一点从美国金融巨头在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财务黑洞已经得到证实,经济繁荣时他们同样是毫无节制地放贷,然后又经过投资银行和评级机构的联手包装后,将打包成不同信用级别的债券产品卖给全球的投资者,最终大家一起都玩完。去年至今,他们还在为自己当初的莽撞不断埋单,减值数千亿美元。

当然,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国内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状况。截至去年末,全行业不良资产率仅为2.5%,而且在危机中保持不良资产率和规模双降,看似国内银行要比国外同行会技高一筹。 

但这远不能消除投资者的担忧。实际上,为了不让不良资产现身,银行延迟了大部分贷款的偿还期,而且并没有把“关注类贷款”计入不良资产中。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