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受阻

订阅
2009-07-18
程志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志云 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如今由此引发的登记结算托管业务成为新的逐利场。

6月30日,中国银监会刚刚下发的 《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可能要面临修改。

根据该《通知》,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应该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登)办理登记、托管、结算业务。

然而记者了解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证登)并没有放弃对登记、托管、结算业务的努力。日前,该公司已经向银监会和证监会提交了相应的操作方案。

最终谁能成为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的真正后台系统还未可知。

两套方案

近日,中债登和中证登分别向监管层上报了 “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的操作方案。

记者了解到,在两份方案中,两家登记结算公司对于上市银行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债券如何建立后台,如何进行托管、结算安排方面分歧很大。

业内人士透露,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一级托管商,中债登一直认为,商业银行进行债券交易的前台可以有多个,但是后台应该通过中债登来统一登记托管。

一位商业银行资金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间市场的规模远大于交易所市场,资金结算量巨大,使用的是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效率很高。

“中债登内部有专门的工作组负责,与交易所对接技术上没有问题。而就商业银行而言,银行跟中债登之间有现成的系统,如果确定中证登做后台结算,则银行还需要重建一套系统,必然增加运营成本。”上述商业银行人是表示。

此外,一位接近中债登人士告诉记者,中债登从1999年就开始编制债券收益率曲线,目的就是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债券市场上各类债券不同期限的真实、合理的收益率水平,而这一收益率曲线也被市场参与者所普遍接受,作为债券的定价依据。

而接近中证登人士则表示,尽管交易所的债券交易量远小于银行间债市,但中证登的系统和服务同样能够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多个后台系统不会成为市场统一的障碍。

除了系统对接的问题之外,交易方式不同也是分歧所在。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银行间市场,机构之间是一对一交易、结算,中债登只是托管债券的中介机构。而交易所市场所进行的交易则基于中证登担保的交易和结算方式,让交易各方不必考虑对手是谁,对手是否有这么多钱买债券。

同时,作为投资者而言似乎中证登更为方便。由于中证登担保的交易形式是T+1结算,万一资金暂时不够,交易也不会马上中断。这意味着,投资者被占用的资金成本更少。

博弈

实际上,自从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金融30条”,明确提出将 “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以来,市场上对于在中债登还是中证登托管结算,是用银行间市场还是用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方式,争论颇多。

2009年1月19日,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 《关于开展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文件仅仅明确14家上市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核准后,可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从事债券交易。试点期间,上市商业银行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从事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品种的现券交易等。但对于市场最敏感的交易、结算等方面并没有具体规定。

直到6月3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

根据该《通知》,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应该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登)办理登记、托管、结算职能。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该《通知》之所以能够出台,实际上已经是获得了证监会与银监会共同认可的操作框架。

有媒体甚至直白的宣布,中债登获得了胜利。但尽管如此,中证登并没有放弃努力。

记者了解到,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的技术困难之一就是银行需要一个既能在交易所账户中显示,又同时托管在中债登的账户。这需要中证登和中债登之间有一个接口。因此,这需要双方同时进行协作。

目前,双方的方案正在等待更高层的协调。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