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银行下西洋(1)
记者 袁朝晖 600年前,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这是中国外交史上难忘的一笔,在6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有望首次超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1500亿美元,成为资本输出国。中国银行业到海外一展宏图变成现实,工商银行如同600年前的郑和扬帆远航开疆辟土。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8年开始走向海外,如今已先后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134家分支机构。然而在这条国际化道路上,工行最为看重的并不是惊心动魄的收购举动,并购之后的整合之路才是工行任重道远的开始。
有朋自远方来
让我们将目光锁定在2009年5月20日的上午,在中国工商银行大楼里,几位俄罗斯客人正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热切交谈。
“在南非标准银行的介绍下,我们第一次和杨凯生行长会见,讨论了中国公司未来投资俄罗斯的机会和行业、未来合作的可能领域,例如资源行业投资和基建领域的金融合作。”
会谈的主角,俄罗斯投资银行TroikaDialog董事长、首席执行官RubenVardanian在接受本网采访时透露了玄机:“今后几天我们还会和工行继续探讨三方合作的具体途径。”
此时的工行,在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印尼Halim银行后,海外战略的推进已是有了不错的全面开局。
事实上,工行、南非标准银行、Troi-kaDialog之间有着辗转的利益链条。标准银行在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早在2008年初,工行就已正式入股南非标准银行。2008年2月工行以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根据交易协议,工行以每股136兰特的价格从标准银行集团的原有股东手中购买11.11%的已发行普通股。同时,标准银行将会为工行定向发行新股,占已发行普通股的11.11%。工行同时成为南非收到的单笔最大外商投资。

- · 汇金副董: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应市场化解决 | 2009-12-07
- · 汇金研判银行“输血”计划 | 2009-12-06
- · 银行业“围城”现象:工行走出去中行走进来 | 2009-12-05
- · 银行业“围城”现象:工行走出去中行走进来 | 2009-12-04
- · 汇金研判银行“输血”计划 |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