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将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
记者 程志云 11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之一是: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教训,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微观审慎更关注个体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宏观审慎视角则更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日前在波士顿召开的有关金融监管的会议上做《危机后的金融监管:美联储的角色》的讲话时,五次提到宏观审慎监管。伯南克说,美联储正在把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方法转向宏观审慎或者说更注重系统范围的监管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预见和减轻对金融系统的更广泛威胁。
根据央行报告,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方面,尽管近一段时期以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增多,但全球经济回稳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 贸易摩擦加剧及刺激政策退出等不确定因素也会对国际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外需不足对我国的影响仍将持续。另一方面,目前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经济仍主要依赖刺激政策推动,民间投资有待进一步启动, 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政府主导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中可能潜藏的结构性和产能过剩加剧问题值得关注,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的空间有多大也还有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以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银行研究员赵庆明告诉记者。

- · 道口有道 | 2009-12-02
- · 赵晓:经济稳定发展高于防通胀 | 2009-11-30
- · 刺激计划周年盘点 两面性已经凸显 | 2009-11-29
- · 尹中卿谈宏调路径 | 2009-11-28
- · 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