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贷冲动大于实际需求 紧缩下信贷将趋正常(2)
紧缩下的信贷走向
提高央票发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释放的紧缩信号已然明确。
相对于之前市场对于央行至少在春节前不会调整准备金率的普遍预期,此次出其不意的上调被描述为“手段还是比较强硬”。
花旗集团机构客户部亚太区宏观与策略研究部副总监彭程在1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甚至认为中国央行的部分退出政策应该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他预测央行将在近期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来控制流动性和资产价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明确定调就是对于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
央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目前经济形势用“变幻莫测”来描述:“前几天还产能过剩呢,这几天就不产能过剩了。前几天CPI还零以下呢,现在就零以上了,经济形势真的瞬息万变啊。”
进出口猛增表明外需已经强劲反弹,迪拜事件并没有形成全球性的风险,全球金融体系在大家的眼中也没有坏到哪里去,虽然失业率仍然比较高,但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很快,欧元区日本和美国三季度应该已经进入了正增长的通道。
“这就是新的经济形势的出现,有些数据还没有公布,等公布了就会发现经济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央行考虑灵活性和针对性也就合情合理。”央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总的贸易规模和去年比确实是在上涨的,外需起来之后,就很容易过热或者接近过热,尤其是投资需求旺盛,大家估计12月份通胀不会低,另外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一些通胀的苗头。”银监会相关人士认为。
在这位人士看来经济基本得到回升巩固,这时也更应该把重心转向结构调整上。
其实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关注信贷和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大量贷款往下贷,其隐藏的风险让监管层担忧。
“去年下半年开始月增量就已经下来了,也说明经济内在的动力比上半年要强很多。这样情况下,过多的货币,过多的信贷,不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不利于调整结构。”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种调整也应该有前瞻性,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央行也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但不会走回到过去紧缩的路子上,因为仍然面临着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在全球虽然好转,但还没有实现可持续的可以看得见的强劲的增长的情况下,对货币信贷还是要保持适度宽松,因为不能把暂时性的好转看成是根本性的好转。”上述人士称。
过去信贷增长比GDP加CPI高大概3.2个百分点,如果这样2009年可以说是过度宽松,因为GDP是8.5%,CPI是零,信贷高于两者之和20多个百分点。
这种远远偏离常态情况下监管层认为信贷必须回归常态,“不然CPI会上升很快,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回来,因为还要考虑增长”。但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都会努力采取措施将贷款增长幅度往常态化方向引导是确定的。
正是针对这种想法,一系列政策出现。“除了央行的这些政策以外,银监会是动态监管,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集中度等逆周期监管。比如这次发这个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就是因为现在银行资本的根基肯定没有过去那么厚了,去年放了那么多款,往往风险会滞后,不良也会上去,这些肯定都需要资本来吸收。”上述银监会人士称。
工行投行研究中心副处长史晨昱认为,从目前看,调控的立足点应是稳信贷。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将全年信贷稳定在8万亿左右的水平;二是以投放更加均衡、平稳,防止重现去年大起大落现象。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意味着信贷会猛刹车,更多体现点刹的意味。”史晨昱认为,由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适当规避对信贷投放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信贷投放的实际抑制作用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如果效果不理想,监管当局有可能实行按月监控的信贷规模管理。可以预计,窗口指导也可能会更加频繁。”史晨昱称。
在这位人士看来1月信贷对于货币政策尤其是准备金率上调的作用并不大,形势明朗要等到春节后。
目前统计局数据尚未公布,此数据也被上述央行人士视为是真正对货币政策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1 | 2 |

- · 1月信贷规模不可持续 全年信贷或控制在7.6万亿 | 2010-02-11
- · 银监会排查钢铁行业信贷 意在控制过度热捧 | 2010-02-09
- · 工行对“囤地”、“捂盘”房地产商说“不” | 2010-02-09
- · 预计我国1月份新增贷款达1.425万亿元 | 2010-02-09
- · 银监会要求银行摸底排查钢铁行业信贷情况 |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