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IC卡,即银联标准PBOC2.0芯片卡,推行这一IC卡实际上就是将银联标准化,而逐步限制双币卡拥有EMV标准的双标识卡的增量。而这一金融IC卡终端的推广则在中国的四川、湖南等地悄然进行着试点。
为了限制双标识双币卡的发行,以打破国际发卡组织在海外对于银联扩张的限制,银联自2006年就多次上书央行要求停止双标识卡币的发行。由于央行、银监会就市场准入、发行标准方面的各自利益,双标识卡币卡没有被明确叫停,但发行数量从2006年开始集聚下降。
另一方面,银联也在强力推进国际化进程。
目前,银联国际受理网络已经延伸至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基本满足中国人在经常到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商务、旅游、留学等支付需要。银联国际网络不仅可以受理单标识银联卡,也可以受理双标识银联卡。特别是62开头的单标识银联卡目前已经在境内、外广泛发行和使用。在境外交易使用单标识银联卡,不仅可直接走银联网络,免收约占交易金额1%-2%的货币转换费,而且可以享受银联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银联时说,银行卡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银联要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国际化进程,努力把“银联”打造成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
近日,银联在回应中仍然强调,作为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银行卡组织,银联是在境内外成员机构的有力支持下进行的,银联将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完善全球受理网络。
恩与仇
银联与VISA的矛盾升级可以说是中外资银行卡组织在银行卡转接中的主导权地位的争夺。
事实上,在2001年之前,中国的信用卡转接业务一直都是由外资银行卡组织把持。从1985年中行发行第一张万事达,20多年间,外资信用卡组织确实给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经验,而双币卡更是国际银行卡组织为打开中国市场设计的特色产品。
“2001年银联成立,当时对银行卡组织的职能等概念都十分模糊,很多人都是VISA输出的,包括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当时VISA提出的条件就是,可以无偿使用今后银联在国内的网络。银联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一位商业银行内部人士称。
在国内,国际信用卡组织无偿使用银联的网络。目前,绝大部分的POS机都是银联的产权,在这些POS机上,国际银行卡组织进行的4、5BIN号的交易属于无偿用了银联的网络。目前,VISA在中国交易额接近200亿美金,收入达到是3000多万美金。
同时,银联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国内银行卡之间转接中“一股独大”,而且以来中国消费者国外消费发展的势头,海外业务也获得了重大进展,仅2006年全年实现交易总额255亿元,同比增长100%。
不过,自2007年开始,金融安全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高层担心,如此之多的国际银行卡组织进入中国,在中国境内提供银行卡之间的转接服务,势必将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问题。而银联也借此敦促央行大力限制国际银行卡组织,将银联标准推行为国家标准。
银联和VISA越来越倾向于各自发各自的信用卡,而不是共存标识,毕竟这里面用谁的BIN号和刷卡走谁的通道都是问题。据银联人士透露,目前有65%到70%的新发行信用卡都是银联单标识。
“随着银联的国际化,其在国内和国外覆盖率的增加,其对商业银行的话语权也在增加。对于国内持卡人,有银联标识是我们首先推荐的。当然VISA良好的服务和更加庞大的全球网络,也是我们向经常出国的持卡人推荐的理由。现在双方都倾向于一张卡上只有一家标识。”一位农业银行人士表示。
1 | 2 |
- 光明青啤卷入澳洲最大酿酒商资产并购 2010-06-08
- 矛盾升级 2010-06-04
- Visa Takes On China UnionPay 2010-06-03
- 【报摘】VISA银联反目 英国出租司机杀人 2010-06-03
- VISA银联矛盾升级 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