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工银”标签
其实,这又是一个讲述“渠道+技术”的联姻故事,但“工银安盛”可谓国内银保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因为总体上,但凡加了“工银”标签的金融机构都会借助工行的网络资源博得行业领先地位。
工银安盛可能也不例外,正如工行行长杨凯生说,未来不仅要在合资寿险公司中领先,还要成为国内保险业的重要公司。
如此,竞争激烈的银保市场之洗牌或许在所难免。不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认为,在大对小模式,工银安盛事件对市场影响甚小。
但大对小模式背后站着善战的“三个火枪手”。就在签约结束之后,工行、安盛、中国五矿的掌门人又坐在一起“密谋”会商工银安盛业务发展大计。
当天,远在上海的金盛人寿收到了外方股东总部发来的邮件,称:公司将快速成长为一家大公司,我们的员工将获得更好的工作平台和职场环境。而公司很多员工的MSN签名也变成了 “工银安盛”。
一位金盛人寿内部员工告诉记者,除了心情比较激昂,目前公司运作一切正常,安盛还将继续其低调的管理风格。
上述人士还说,金盛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够借银保渠道快速增长,但是没钱,高费用和渠道竞争激烈成为了金盛银保短板的门槛。而贴上“工银”标签无疑会“扭转”目前金盛的发展困境。
垄断不易
加之此前中行、交行、建行先后获批入股保险公司,银行系险企在不断 “壮大”,垄断之忧也随之升起,因为银保渠道被保险公司视为保费收入规模“调节器”。
对此,姜建清表示,工行和其他保险公司的合作还会继续,因为参股金盛保险,并未作出排他性的安排,但毕竟是工行唯一大比例投资保险公司,定会全力支持新公司。
目前银保市场现状是“谁占领银行的销售权,谁就在保险市场中更占主动”。但进入大行绝非易事。为抓获银行“芳心”,一些险企不惜亏本向银行开出高比例手续费。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目前一家银行中销售多家保险公司银保产品的现象较为普遍,同窗竞争压力非常大。
面对银险市场纷争的局面,国内首批银保从业人员、百年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安庆涛说,“几家银行报批入主保险公司,更多的考虑应该是资本架构的完善,有个保险公司是增加竞争力、客户服务的一个重要砝码,并非对市场的垄断,只要不排他,垄断就无法实现。”
“试想想,银行会不会为了自己的保险公司在本行吃独食,而放弃与更多在本行有银行存储业务的保险公司的合作?一旦如此,这些大客户的撤离对银行影响更大。”安庆涛说。
银行分析人士称,少数银行进驻保险市场,“圈地”意图强于“抢夺市场”,毕竟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仍旧巨大,对于金融大鳄的整体金融规划而言,确实是重要组成部分。
郝演苏亦认为,关键问题是工行柜台不能排他,交银康联、中邮人寿就是例证,若排他,工行银行代理收入必会下滑。
1 | 2 |
- 工行前三季度税后利润1278亿元 2010-10-29
- 嫣然天使基金灵通卡上市 工行推慈善金融 2010-10-26
- 银保合作升级 人保战略携手工行 2010-10-21
- 工行指数称居民购买房地产意愿下降 2010-10-19
- 工银国际参与巴西石油新股发行 20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