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光大银行登陆H股在即
刘兆琼 高翔
2011-03-14 17:37
订阅

记者 刘兆琼 实习记者 高翔 2011年3月14日,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银行”)召开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以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审议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及上市的议案。

光大银行本次H股发行方式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此次发行的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05亿股,并授予簿记管理人不超过15亿股的超额配售权,即合计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20亿股。

据《财经》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光大银行赴港IPO主承销商分别为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另外,还将有数家投行协助光大银行H股发行。

“先A后H”计划 

去年8月18日,光大银行“闪电”登陆A股。从7月22日预披露招股书到8月18日挂牌上市,整个过程仅用时28天——创下了A股IPO时间最短的纪录。

9月16日,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建银投资和申银万国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或称“绿鞋”),发行人按照此次发行价格3.10元人民币/股,在初始发行61亿股股票的基础上超额发行9亿股股票,合计70亿股,最终募集资金为217亿元。

这次H股IPO,是按照光大银行之前的“先A后H”计划来进行的。此次H股计划发行120亿股,多于A股70亿股的规模,昭示着光大银行方面对H股上市的重视程度。 

28天A股上市就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仅仅过去半年又宣布了H股上市的计划,融资节奏分外紧凑。春节前后,农行、兴业、民生先后宣布了再融资方案,光大此时宣布H股上市,将直面市场资金接受与否的挑战。

对此,光大银行称:“此次H股发行120亿股,主要是因为伴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实施,我国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不断提升,一方面为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注重核心资本的补充。为与未来经营发展策略形成良好匹配,在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光大银行通过发行H股进行融资,以打好坚实的资本基础,从而在未来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 

对此,海通证券银行业研究员佘闵华表示:“光大银行原先就设计好了‘先A后H’的路线,所以A股上市半年后就提出H股上市也并不意外。” 

假如光大银行H股成功上市,将成为第九只“A+H”银行股。 

截至2010年9月末,光大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9%,资本充足率为11.94%。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9.5%的平均水平。

定价几何? 

此次光大银行H股发行,市场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定价问题。如何定价,才能既照顾到老股东利益,又保证发行的顺利?

光大银行在《关于本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议案中提到:“光大银行将在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投资者接受能力以及发行风险等情况下,根据国际惯例,通过订单需求和簿记建档,根据发行时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参照同类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估值水平确定。”

截至3月14日停盘当日,光大银行A股股价为3.86元。

关于定价问题,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认为:“光大银行与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在资产和规模来看比较相似,可能会参考它们两家的估值。”

光大银行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较高,11.64倍的市盈率要高于大部分内地银行H股的估值水平。如果假设光大银行以同类银行H股估值的9折进行IPO,那么股价甚至低于去年A股3.1元的IPO价格左右。这显然对A股股东有不利影响。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光大银行H股发行很难低于A股价格,更不会低于A股发行价。

首先,2009年至今,H股银行股较A股存长期存在溢价,H股价格高于A股是目前两地上市银行股的常态。其次,有人士指出,香港市场对中资银行向来比较认可,去年农行上市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同,连重庆农商行的上市也获得了数倍的超额认购。另外,此前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由于定价偏低,惹来利益输送的质疑,光大银行此番H股定价也会更为谨慎,充分考虑到A股投资者的接受度。

对于上市后的前景,有港股分析人士指出,香港市场对银行业的前景不甚乐观。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加快以及地方政府相关贷款质量都会侵蚀银行利润。

而佘闵华表示:“光大银行的基本面比不过民生、中信这些银行,而民生、中信在H股得表现也很一般。而且香港投资者更热衷追逐一些像招行这样的行业龙头。”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