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8-04
程志云
订阅

全球衰退下 专家献策银行如何飘洋出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志云 2008年7月26日,一场中国银行业的T台秀正在上演。专家们用几近于挑剔的眼光来审视着2007年以来这些选手们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们的表现。

次贷危机、两房风波、高企的油价和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在他们看来,在这个带有如此多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处在选择的节点上,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金融界中的大家伙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些蛛丝马迹,或许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预言家们

全球经济衰退下中国经济能否一枝独秀?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曾撰文指出,过去涌入中国的海外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外资企业有50多万家,资产总额7000多亿美元。不过现在投资的流向可能发生逆转。为获得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中国将增加在海外的投资。

王自力教授对此十分认同。他预测,FDI将从单向流入中国转变为流入与流出双向并重。过去的十年是单向流入中国;但未来十年外国直接投资将有两条道路:从外国流向中国,和从中国流回外国。

王自力进一步认为,四点原因促使中国资本走出去。第一,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储备;第二,中国矿产、能源等战略性资源缺乏;第三,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许多的行业对于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第四是中国的劳动力管理和技术素质越来越高。

“2008年以来我们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扩大汇率的弹性,加快人民币的升值脚步,特别是人民币升值扩大汇率的弹性成为唯一选择和我们必然选择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必须踏上一条对外直接投资及走出去的道路。尽管走出去包括产品的输出和资本的输出,但是主要是指资本的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王自力称。

专家们认为,可以预见的是在美元贬值、全球通胀、美欧经济放缓、西方进入减税周期,以及本币升值和外资相对廉价的环境下,中国将成为一个快速崛起但又资源匮乏的经济大国。中国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不仅解决自身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将资本带入亚洲和西方国家,在当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解决当地政府不能解决的难题。从而中国将在亚洲全球经济下一轮复苏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进入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据统计,200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76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就达到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3%,这一数据超过了2007年全年187.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额。

王自力预计,今后五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最早将在2010年超过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对各种金融服务有着巨大需求的新机遇,无疑令全球金融市场都将产生无限遐想。

就在中国资本即将“走出去”的前夜,我们的商业银行做好准备了吗?

银行业机遇

今年7月29日 中国银行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 (即中国银行英国子行)斥资9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收购瑞士和瑞达基金管理公司(HeritageFundManagement)30% 股份,通过收购方式搭建中银海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平台。

而中国银行对此的最后目标股权是70%,并最后成立中国银行(瑞士)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大宗交易,但这说明对外投资上的短期失利并没有影响中国金融机构出海布点的决心。

宋敏教授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中,或许一两年内处于低迷阶段,也就是说整个经济的变化是U型的,所以在这种时候对我们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可能是非常好的机会。要抄底的话也不容易,但是确实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至少应该在相当低的价格。

王自力认为,在全球金融博弈中,中国国家银行业能否制胜,关键取决于能不能够抢占先机,通过跨国经营与发展,尽快建立几个全能型的世界一流的跨国银行。

王自力指出,企业走出去需要商业银行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来看,最主要的金融需求是融资和投行。但是目前境外融资还面临比较大的难度,使得我们的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时候面临比较低的信用等级,因此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或者是通过银行信贷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便是能够融到资金,交易的成本也很高。

“但,中资银行既有支持中资企业发展以保持客户的经历,更对中资企业熟悉或了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王自力认为。

王自力预期,未来中资企业海外上市或跨国并购活动将会日益增多,中资商业银行面临提供大量财务顾问、并购、重组、投资顾问等等投行业务,实现投行业务国际化的机遇;也有我们大量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产生了大量的并购重组投资顾问等等都需要我们的银行提供服务。

路径选择

尽管前景如此美妙,金融机构们对于出海路径众说纷纭。

宋敏教授指出,中国的银行走出去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收购,一个是开分支机构。目前中国的银行在外面收购的频繁程度还是很大的。很多时候是完全控股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参股。设立分支机构也有一些案例。

王自力认为,应以新设分支机构为主,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跨国经营业务拓展。并购是跨国经营业务快速扩张的有效方法,但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合。因此,当前主要应以新设立分支机构为主。

宋敏认为,兼并收购要两个银行文化的整合、业务的整合等等,可能需要很多成本。但设立分支机构扩张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同样要克服很多困难,如文化差异、网络的建设等。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大的银行,其实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

以汇丰银行为例,其实世界上前一百个大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而不是开分行的方法。而汇丰几十年的历程,也是一系列收购和兼并慢慢扩大。汇丰银行成功的原因在于有全国各地的专才,了解各个地方的监管等一系列的人才。汇丰银行里本身有一个特别大队,或者像独立团一样的机构,有几百人,他们在一个地方收购了以后把这个独立团派过去,然后在当地各方面进行整合,做好了以后再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所以为了中国银行走出去的任务,我觉得我们需要了解国际金融环境,要加强国际金融环境的认识。”宋敏指出。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