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0-17
申兴
订阅

博时基金:全社会产能明显过剩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申兴 2008年博时机构投资者年会日前在南京召开,会上,博时基金总裁肖风在致辞中表示,博时的业务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型、全能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从客户类型角度划分,博时既有零售业务与个人客户,也有机构业务与机构客户。目前,博时管理的资产中约30%来自机构客户,其资金主要通过独立账户形式托管。

博时基金的投资策略报告还专门讨论了广受各方关注的产能过剩与退出的话题,这是中国未来几年在经济层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博时基金认为,目前中国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2002年以来的产能扩张规模过于庞大,导致目前全社会的产能出现了明显的过剩。中国经济于97年以后进入通货紧缩,当时谈论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产能过剩。但现在看来,上轮经济过热中产能过剩的情况其实并不严重,事实上,随着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的重新快速增长,产能严重不足的矛盾迅速凸显。相比90年代的那一轮周期,中国在2002年以后的新增产能明显庞大太多。而2002年以来的产能扩张则更多的是基于实体经济真实的需求和高额的投资回报,并在此后长达6年的扩张周期中形成了扩产与盈利的正向反馈。

基于以上看法,博时基金做出如下判断:1、国内企业的杠杆率较低,负债风险较小,并仍能保持一定的利息或红利支付能力。由于此前高速的盈利增长,本轮周期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远远好于上一轮;虽然企业今后资产的盈利能力会下降,但由于投资的真实性,从现金流的角度仍将保持较强的利息甚至红利支付能力;2、国内银行体系的风险较小。今后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是坏账率的失控,而是收入增速的快速下滑;3、今后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大幅下滑,本轮产能调整将较上一轮更为痛苦,过多的产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退出。未来两年内,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将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4、经济刺激政策作用有限,若处理不当,中国经济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由于大量的产能需要退出,导致中间需求的萎缩,并且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亦将有限;若货币政策不能及时放松,经济有快速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

对于下一阶段的整体形势,博时基金预测:1、产能的整合、调整和退出是未来经济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过程中会看到一批企业关停并转,这点在以浙江广东为代表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中已经开始显现。2、以地方为单位的大规模出口制造业的竞争是中国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但目前来看,这一模式正在或将要发生一些改变。博时基金认为,这是一个两步走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产能的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即产业整合,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削减过多的产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竞争;下一步则是产业升级,在规模做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更多创造性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生产更好的产品。

在这样的调整背景下,博时基金阐述其下一阶段投资的基本思路,即寻找未来需求增长前景平稳,或估值折价足够大并能有较好分红收益的投资标的。博时基金认为,2000点附近,从价值的角度看,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经过一年的快速调整,A股市场已经逐渐渡过了全面普跌的阶段,今后结构上的分化将开始加剧,市场已经逐步出现了一些具有绝对收益的投资机会。在结构上,关注估值合理的基础设施行业,关注价格改革下的公用事业行业。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密切关注中游制造业中优势企业经营环境的微妙改变。在上游价格回落,优势企业产能整合,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寻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长期的投资标的。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