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银安盛凄清现况:信外方秘笈还是信风水?(3)
外资光环褪去
一位基金行业人士认为,股东方对基金公司经营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上投摩根沿用了摩根富林明的运营和投资理念、国投瑞银采用瑞银的理念。但能够做到成功引入外方理念的只是少数。
最早成立的合资公司国联安经历了长达5年的摸索与磨合才找到了一条路。
国联安在成立时总经理由外方股东安联所派,据国联安内部人士称当时国联安在管理上也是向外方倾斜的,但在股东双方背景都很强的情况下,国联安也始终没有大发展。
双方股东进行了多轮激烈讨论,时过5年,原股东方所派总经理先江任期到期后,在总经理的职位上双方毅然选择聘请猎头市场化聘任的模式,最终原南方基金副总许小松被选中。
外方股东水土不服在投资、产品、甚至产品发行时机选择等方面都处处暴露出来。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在外资股东派驻的高管管理下,2007年没有发行新产品,从风险控制或投资者教育的角度看是获得了认可,却错过了业内发展最快的一班车,引起其他股东不满。
外来管理人员也会水土不服。目前,更换过总经理的合资基金包括光大保德信、中欧、申万巴黎、国海富兰克林、友邦华泰、信诚、交银施罗德、信达澳银等。
2008年,海外金融危机背景下,华安基金境外投资顾问雷曼兄弟破产,友邦华泰基金外资股东母公司破产,合资基金公司外资股东是否身陷危机进而引发公司股权变动,更引起基金持有人和监管层的担忧。证监会曾对此专门下文。
原本高高在上的国外金融机构的光环渐渐褪去。华安基金与雷曼兄弟最终走上诉讼之路。今年初,工银瑞信又成为业内首家炒掉境外投资顾问的公司。
2005年前后,当时业内有不成文的规定:有外资方参股的公司才可获批成立,这样在当年成立的8家基金公司中,前6家均为合资,2007年至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均为合资。
不过,合资基金公司在最近两年的发展中,尤其是规模和业绩上并没有体现出特殊优势,“外资股东到底带来什么”被业内反复追问。
某合资银行系基金公司员工直言:老实说,外资股东就是来分钱的。
鼓励合资的初衷是为了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10余年后人们发现,外来的和尚并不一定能念好这个经。
期间,国内已培养其一大批专业的基金业管理人,他们才是整个行业的中坚,国内的基金公司又已经在通过QDII、海外子公司的形式开始主动走向国际。
当合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时,面对不能再让人信服的业绩现实,不少业内人士发问:到底还需要多少合资公司?

- · 基金:两市大跌源自技术性回吐 | 2009-11-24
- · 外资银行遭遇信任危机 | 2009-11-24
- · 基金评价机构积极备战争入第一批名单 | 2009-11-24
- · 募资6亿首个民营医药基金试水 | 2009-11-22
- · 证监会沪杭会议布控全国“捉鼠” | 200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