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资金蜂拥涉入 现代农业烙上资本“金印”(1)
田芸
2010-08-26 07:0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芸 向来喜欢关注互联网、新能源等时髦产业的私募股权(PE)资本,近期将触角转向了长期被误解为“周期长、收益率低”的农业。

农业产业基金集中成立的同时,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国际大鳄也纷纷出手中国农业。今年上半年数个大型PE投资农业项目的资金额度,已经超过了过去8年半的总和。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些先知先觉的基金早已开始投资农业领域并获得丰厚回报。目前市场资金流动十分充盈,但独领风骚的不再是IT、房地产行业,农业投资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安邦咨询分析师李国霖认为,大农业本身已步入了第三次浪潮,现代农业开始烙上资本“金印”。

资本对农业青睐的背后是中国农业转型期到来提供的巨大投资机会。“一批健康的PE涉足农业,能在农业转型中发挥脊梁作用。”新希望集团董事、副总裁王航说。

新希望谋动

今年3月,新希望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第一个项目迅速上马,1.4亿元资金投向了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与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同时成立的,还有一家名为“厚生”的投资管理公司。“我们严格按照PE基金+投资公司的规范方式来做。”去年下半年,王航就开始主持和推动相关的筹备工作,“采取PE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有专业性的投资团队、专业的研究,能把过去积累的东西梳理一遍。”

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也是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其创始人为刘永好。新希望对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价值判断相当清晰,用王航的话讲,农业是中国唯一产能不过剩的产业、唯一价格越走越高的产业,同时产业集中度很低、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中。“PE资本这个阶段进去,机会很多。”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对于新希望早已超越了财务价值,而是转型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日本的案例一度引起了新希望高层的注意。“日本出现了一种在专业领域综合上市的模式,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成功的。”王航说,“这种PE本身服务于产业集团本身的转型。通过PE的方式从过去的控股型投资向参股型投资转换。”

对于新希望今后战略发展的思考,让几位高层决定借鉴日本这种模式。“新希望每年的规模都在扩张,如果总是追求规模,企业会变成企业动物。理性的健康的企业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王航及其他几位高层思考后决定,以产业平台为依托的专业的综合上市公司才是新希望战略之路。

作为中国第一大饲料企业,新希望的饲料和肉食品加工平台紧密连接着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了农牧和食品的供应链。“一个产业链上不能依靠一个企业完成所有事情。如果统统并购,自己做,会很累很危险。”王航说,综合上市是指在产业链上,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形成许多关系型投资、关系型的企业,这些企业间相互帮助做贸易,降低交易成本,并相互帮助在其熟悉的领域做新的投资,将触角伸到更远。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 “两会”期间透露了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消息。10亿元的一期资金,新希望自己投入88%,其余为合作伙伴投资。目前已经有2.5亿元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并完成投入。

据悉,明年上半年这只基金的二期资金将到位,20亿元中新希望自有资金将占三分之一至一半。

总共30亿元资金,将以PE方式投向包括农产品流通、生物科技、育种、绿色生态、疫苗、动物保健等8个投资主题。“我们会在8个投资主题里选最好的企业,如果第一名、第二名都上市了,可能会找第三名谈谈。”王航表示,“核心要求是企业商业模式对路、有提升空间、管理团队不错。但超过10倍的市盈率不会考虑。”

对于项目的财务收益率,新希望的预算是年化30%。2到3年后上市还是最好的方式,但最后由新希望集团收购也是选择之一。“5年后,应该能看到这些PE项目成熟带来的收益,以及这种模式给集团带来的战略性地改变。”王航表示。目前新希望集团正在配合PE项目成立财务公司、贸易公司,为转型打造干部队伍。

新潮流

新希望的样本,只是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小小一角。

“希望家族”的另一名成员,华西希望集团,也成立了投资公司,准备在今年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并投向农业企业股权。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2010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国家政策基调的转变凸显了支持,更多类似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即将诞生。

“我周围有若干个案例,都准备在近期推出专投农业的私募基金,规模都在10亿以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任付文阁透露。

除了有农业背景的产业集团设立农业PE,事实上将目光转向农业的PE类型非常多样化。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