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Wind数据统计,去年下半年,包括联接基金在内,共有25只新指数基金成立,其中仅沪深300指数基金就有8只。截至目前,这些指数基金中,除了3只净值仍在1元之上,其余自成立以来几乎没有赚到过钱。目前它们的平均跌幅为15%,损失最多者净值已经接近7毛钱,伤透了去年一腔热情来申购的投资者们的心。
这一年来,大盘的走势再一次取笑了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的判断力。今年的结构化行情中,去年急于抢占的那些“大指数”不见赚钱效应,基金公司开始盯上了细分指数。
集体不“择时”
去年下半年最先发行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华夏基金选择工行托管并主代销,当时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首日便发行过百亿,三日共募集资金247亿元,成为去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
不过,目前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净值仅为0.839元。据了解,一向在市场渠道较为强势的华夏基金近期也拿出了超过千万的资金进行客户维护工作。
而今年选择工行为主渠道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的日子多数不那么好过了。“去年下半年在工行发行的很多产品伤了客户,投资者一直在赔钱,抱怨很大。”上海一位基金公司销售人员称,因此今年工行发行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比较谨慎,“更关键是本身卖不动了”。
据了解,建行也部分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去年下半年成立的指数基金中,有8只托管在工行,6只在建行。今年以来在工行托管的基金首发平均规模仅11.51亿元,建行则为15.95亿元。这两家最大的基金销售渠道在今年的发行中很不灵光。
而在农行托管发行的基金今年以来首发平均规模为33.34亿元,超出工行和建行之和。
2009年8月份前的系统修复行情下指数基金表现最佳,这也成为许多基金公司后来发行指数产品的一大卖点,同时,当时股指期货推出在即,不少基金公司以“大小盘风格转换、受益于股指期货推出行情”为由叫卖沪深300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业绩基本由指数本身走势决定。但基金公司内部人士都清楚一个规律:基金销售往往是反向指标,市场涨得好、投资者情绪高,基金才好卖,但这时往往指数已经接近阶段性高点,而基金最难卖的时候往往市场即将见底。但许多基金公司还是选择了在大盘快见顶的时候“趁热”发行。
1 | 2 |
-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 销售成本“大吃”管理费 2010-08-25
- TPG在重庆设立人民币基金 拟募资50亿 2010-08-25
- 新兴市场业绩领涨 对冲基金却在撤退 2010-08-24
- 美国德太进军人民币基金市场 2010-08-23
- 李振宁:坚定做多者 201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