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27
RayStone
订阅

考查美国银行信贷:来自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教训

经济观察报 RayStone/文 许多经济学家和评论人士已谈到了银行信贷近期的弱势。在2008年3月19日当周触及峰值之后,银行信贷已减少逾1100亿美元,折合成年率约为5%。

虽然这一发现是真实存在的,但银行信贷近期弱势很大程度上源于超常增长的消失,其中部分超常增长,与银行参与的,为交易商与结构性投资工具融资有关。

我们认为银行信贷与它主要构成的更广泛趋势都呈现出过去衰退时期的典型特征。但是,我们猜测过去13周信贷的急剧下滑是银行信贷中与泡沫相关的异常“信贷危机”爆发所致,而非更广泛的基本面因素。

对银行信贷数据仔细考查显示,当前情形与以往经济衰退时期情形相似,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非常独特的差异。

截至到6月份的12个月里,银行信贷增长了8.7%,低于2008年3月所创12.2%的年率周期峰值。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这一峰值与贝尔斯登崩溃相关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异常有关。

一直以来,银行信贷年增速于衰退爆发前不久到达顶峰,此后不断下降,并延续至经济衰退步出谷底后数月。

银行对国债和机构债的偏好往往在衰退爆发前减弱,但随着衰退结束而增加。国债和机构债持有量的年增速通常在衰退末期的几个月到达峰值。

我们认为国债和机构债持有行为本质上是周期性的,原因有二:第一,相对风险证券、贷款或其他来源的银行信贷,经济低迷时期银行自然而然持有更多无风险证券。

第二,美联储应对经济衰退采取的措施是下调基金利率,而这导致了收益率曲线走陡,并且使这些无风险证券的持有成本(收益率曲线斜率为正)变成负值。

银行信贷构成

近期,银行对国债和机构债持有量与之前经济衰退时期相似。截至到6月份的12个月里,国债与机构债持有量较一年前减少了4.0%。

当前周期与以往的一个显著区别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其他证券”(除国债和机构债以外的品种)的变化。

自去年夏天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 “其他证券”呈爆炸性增长,在贝尔斯登崩溃那一周到达顶峰。推测起来,这一急速增长应来自银行之前记录在资产负债表结构性投资工具栏下的证券。

通常来说,经济衰退可能性引致的信贷价差上升会反对以此类收购扩大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当前状况似乎是“疲弱”市场的产物,而非机会主义式的收购。

除购买证券外,近来银行贷款活动已明显减少。截至3月19日(即贝尔斯登崩溃当周)的一年,银行“贷款和租赁”总额增加8080亿美元,创下了新的纪录。但是自3月19日触及这一峰值之后,贷款和租赁已减少逾500亿美元。

从去年夏天信贷危机爆发至今年3月中旬,急剧增加的贷款和租赁看起来是与结构性投资工具和其他银行的“问题贷款”有关。

最近,对其他银行、交易商贷款以及工商贷款趋平,房地产相关贷款直线下滑。

一般来讲,银行贷款意愿与投资国债和机构债的意愿呈反向关系。过去的一个周期,贷款和租赁年增速的峰值出现在国债和机构债年增速触及波谷之时。

这一次贷款活动好于以前的衰退时期,推测起来,这一不同反映了银行“问题相关”贷款活动的急剧增多,有时候是不知不觉发生的。

需要记住的是,自去年夏天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贷款、信用卡债务等证券化市场已经遭遇严重打击,且许多此类贷款无法出售而会从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工商贷款活动的情况看起来与之前衰退时的情况相似,直至信贷危机爆发。

随着去年夏天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遭受打击,之前在商业票据市场可能解决的信贷需求出现转向银行。2008年夏初,工商业贷款增长犹如在周期末一般放缓,但当ABCP市场于2008年8月失去功能之时,这种情况很快发生逆转。

过去周期中,工商贷款和房地产相关贷款的表现相近。工商贷款周期性波动的剧烈程度大于房地产贷款。

但是,这一次房地产贷款波动更为剧烈。2007年初,房地产贷款年增速约为15%,但现在降至仅5%。当前缓慢的房地产贷款增长是过去经济衰退时的典型特征。

最后,我们来看看消费贷款。消费贷款增长往往在经济衰退前到达峰值,并在经济步出周期谷底后再降数月。

这一次情况已有所不同。过去一年,消费贷款年增速总体走强。这一次的不同在于消费者无法以其房屋作为抵押获得信贷。消费者被迫直接求助银行,而不能通过差额按揭再融资或以房屋净值贷款。

美联储吸取的教训

那么,决策者们能从这些状况中得出什么呢?确实,银行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信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实现经济扩张,就必须借贷。银行选择贷款或投资的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成本对应于贷款和证券的回报率。

斜率为正的收益率曲线是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类项目增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当问及何时适宜开始取消现行政策适应性力度时,决策者们应关注银行信贷的动态。

前美联储主席马丁(WilliamMcChesney)曾说过,美联储的工作是在派对开始之际“拿走酒杯”。不过,在喝第一杯酒之前就拿走酒杯是错误的。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