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通胀肆虐,中国经济对外依赖达60%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目前,输入型通胀已成为我国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国外市场价格较快地通过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8月4日,国家统计局发表经济述评表示,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
国家统计局表示,国际通胀对我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石油和粮油)和铁矿石价格的传导。我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所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大。我国原油跟国际接轨,成品油由政府管理,导致今年我国的石油加工业亏损500亿元。我国铁矿石超过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而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资源,由此,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也是持续上涨: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今年则上涨了65%以上。铁矿石价格上涨,带动钢材价格上涨,而钢材价格上涨,提高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品成本,导致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传导和扩散。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通胀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下降趋势,中国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事实上,在国际原油、铁矿石价格高涨推动下,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显著加大。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创3年来新高,1-6月分别上涨6.1%、6.6%、8%、8.1%、8.2%和8.8%。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们通常认为,PPI向CPI的传导大约滞后半年到一年,以此计算,下半年CPI面临来自PPI传导引致的上涨压力会更大。
对于如何治理此轮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分析人士称该避免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压力与国内多年高增长积累的各类价格上涨相互叠加,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中国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实施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刺激我国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大节能减排、环保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在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上下工夫,提高抵抗输入型通胀的能力。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由于本国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当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就会通过本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 · 汉网:女护士非法集资560万元炒股 | 2009-08-10
- · 国企60年大事记 | 2009-08-07
- · 民企60年大事记 | 2009-08-04
- · 外企60年大事记 | 2009-08-04
- · 回望企业60年 | 2009-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