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向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副院长王一鸣8月17日说,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王一鸣是在当天由北京奥组委举行的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2008年不仅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之年。
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这是公众所担心的“后奥运因素”的一部分。
对此,王一鸣判断说,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的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所谓的“后奥运衰退”。
奥运因素
中国在2001年成功地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自那一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国为进行了长达7年的奥运筹备工作,这其中包括了耗资巨大的奥运场馆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官方透露的奥运会投资资金约为3000亿元,其中场馆建设费用为130亿,基础设施投资大约为2800亿。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与过去四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比,仅占0.55%-1.06%。
奥运因素对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贡献率远远低于公众的预期。参加当天发布会的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说,奥运经济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而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
在过去的七年间,中国年均GDP增速达到了10.5%。经济持续时间之长,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
王一鸣分析说,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而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一度猜测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为中国的股市和实体经济带来前所未有刺激和提振,从而带来一轮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
不过,自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前三个月开始起,中国经济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物价指数连续创出十几年来的新高,沪深股市也连续大幅下跌。
尽管在政府的强力调控干预下,中国的通胀水平已经有惊无险地逐渐回落,但另一个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却仍在继续走高。中国宏观调控部门的官员们担心,这迟早有一天会延续到下游领域,尤其是和民生有关的商品。PPI的不断走高,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8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认为上述问题与奥运因素的关联并不大。
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说,其实,股市的调整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从历史经验来看,奥运会召开的当年,有的国家是有大幅上涨的表现,但也有的国家股市表现出下跌或者是持平。而当前股市出现下跌的行情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跟奥运没有直接的关系。
后奥运走势
杨开忠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美国次级债、全球经济减速、金融危机加深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国际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扬,以及美元的贬值。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副院长王一鸣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他说,中国已经和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这些措施将有效避免经济大的起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
不过,专家亦提醒说,奥运会的确有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走衰的态势渐显,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正在减弱。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因此,应该积极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王一鸣给出的建议包括,继续有效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进一步推进北京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促进和引导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房地产、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发展;扩展奥运主办和举办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王一鸣说,相对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而言,奥运会对提高中国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提高开放度和提升国际形象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
- · TPG、弘毅投资及联想控股2亿美元入股物美 | 2009-08-12
- · 高铁雄心:谁投资、谁受益? | 2009-08-12
- · 解读7月经济数据 政策转向预期弱化 | 2009-08-11
- · 7月投资增速回落成一大冷门 | 2009-08-11
- · 王晓辉:明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达11% | 2009-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