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救市”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余德 陈周锡 政府是否应该对企业的经营困难进行行政干预?如何干预?正值浙江频频启动对中小企业的救助行动的同时,各方专家也就此类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2008年8月2日,ABA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在杭州召开,期间多位专家发表了自己对浙江救助中小企业的看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讨论不仅仅在会场内,更多的人士也在思考如何在政府、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浙江的企业能够平稳度过这次危机。
救还是不救?
当浙江在全国范围内最先采取行动“救市”时,学界就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反对的理由主要在于政府不应当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更有学者提出,应借此淘汰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不过,最有力的反对者是商业银行。7月,浙江省政府直接向国务院提出请求,希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放松对浙江企业贷款的催收,但浙江的这个请求让一些商业银行感到不快。浙江省银监局的一位人士表示:“商业银行的情绪也情有可原,因为银行也是营利机构,也需要向股东交代。”
或许马来西亚大马银行董事会主席哈欣的观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国内银行的真实想法,“当1997年金融危机刚刚来临时,国际基金组织给我们提供了三个建议,第一个是不要去救那些中小企业,让那些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顺其自然,该灭的就灭;二是收紧和限制信贷;第三是提高利率。而我们一开始也遵照他们的建议执行了一段时间。”哈欣说。
可以想见,虽然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并没有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地步,但至少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不会很快得到改善,因此商业银行自然会选择此种方式规避自己的风险。
事实上,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所占份额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少之又少,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提供给本报一组数据——在商业银行的总体贷款中,中小企业业务所占的比例通常只有10%左右,而到总行一级的贷款则一般不超过10%。
不过,也正是这10%,却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的爆发。据了解,从今年开始,各商业银行大多要求地方分行摸查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程度,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回收贷款。
这一招“杀手锏”让一些处于危机中的中小企业如遭雪崩。因此,不少专家认为,银行信贷的紧缩对于浙江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而言,虽然不是主因,但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浙江省银监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银根紧缩”政策已使辖内银行机构的总体信贷供给能力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融资需求扩大,加大了信贷供需矛盾。
一季度浙江省全部贷款增量1448亿元,同比少增318亿元。其中,小企业授信户数比年初减少11664户,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8.6%。如按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同期全部贷款发放的进度估算,一季度小企业贷款应增200亿元,但实际同比少增150亿元。
于是,在一批批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绝境时,具有“服务型政府”这一传统的浙江省政府率先站出来力挺,为企业的贷款争取更多的空间。
“政府的做法很必要,”浙商证券总裁吴承根显然是支持的一方,“浙江是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省份,而民营经济大部分由中小企业构成,如果这一条线出现的问题扩大,不仅仅会使浙江的经济形势堪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问题。”
然而,在目前这一场大面积的企业危机面前,浙江的一些救助行为除了让商业银行感到不快之外,也让不少学者感到一丝担忧。
“就怕政府救错了对象。”浙江省政府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要区别来看政府的救助,政府主动性的救助天然上是喜好大企业的,然而这就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姚先国说,所谓的“扶优扶强”很可能人为创造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反而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他认为,真正强大的企业是靠企业家和广大员工在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而不是靠政府扶出来的。
屁股决定脑袋
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以大连为例,表达了自己对政府救助中小企业的认同。“对于现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大连市政府准备拿出钱来支持他们,我认为这还是比较好的。”
“事实上如果企业停产了,下岗的工人的安置问题还是要由市政府来管。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让它停产,拿点财政补贴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我觉得这是比较聪明的办法。”李子彬说。
显然,李子彬的这一观点与吴承根较为一致,他甚至还指责:“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明显低估了这一次中小企业危机,所谓‘救’与‘不救’实际上是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分野。”他认为有些经济学家反对政府救助中小企业的主张过于草率。
“现在对于这次企业面临的困难,有一批所谓的经济学家说这个是好事,可以就此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培养高科技企业,培养自主品牌。但其实培养一个品牌没有那么容易的,走高科技路线更不容易。”李子彬举例说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还有2.6%是小学毕业,将近80%是中专、高中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只占10%左右,这个现状要改变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办成的。“搞经济工作也不能太理想化了,经济学家们、学者们的意见我们要听,但是也不要认为他们说的都对。”
然而,在国外的不少投行看来,浙江的做法似乎还是太“保姆化”了。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就主张企业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中小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政策,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企业要想真正活下来,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中小企业自己。这要看中小企业企业家、经营者是不是对这个事业有很高的热情,是否有强烈的想继续干下去的决心,并且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说。
相对于孙正义“温和”甚至有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另一位投行人士——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鸽则显得更为直接,“浙江现在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是个很好的措施,这比直接把企业危机转嫁到自己身上要好得多。”
熊晓鸽认为,风险投资机构所带来的资金虽然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群而言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毕竟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渴求,政府本身不会直接为企业买单。
“在我看来,中小企业的‘冬天’就是我们风投的‘春天’。因为这个时候的投资成本要低得多,也可以让我们更冷静地去选择企业。”熊晓鸽在上个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中就成功投资了多个企业。
与政府、企业和投行相比,银行在这场中小企业的危机面前表现得最为暧昧,甚至成为了许多企业眼中的“罪人”。但是不少银行业人士指出,面对中小企业的困难,银行不应该回避,而应积极地去寻找机会。
渣打个人银行中小企业理财部董事总经理林添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银监会已经多次表示从政策层面支持中小企业金融的发展,我们相信银行其实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林添富介绍说,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他们已经将业务划分为中型企业理财和小型企业理财,根据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配备专门的产品设计团队,陆续推出了多款融资产品,包括贸易和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房产融资、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快捷贸易通、房产抵押贷款等。
事实上,渣打的这一观点也代表了许多银行家的观点,“毕竟银行还是要寻找业务机会的,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中肯定不会缺乏机会。”上述浙江银监局的人士这样说。
- · 中国股市险在何处? | 2009-08-13
- · 股市为什么破位下行?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写字楼空置率已高企 广州“西塔”再携巨量入市 | 2009-08-13
- · 7月车市“虚惊一场” | 2009-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