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金融投资 > 其他

政府托市难挡机构清仓 港股再遇黑暗一周

  
作者:申兴
发布日期:2008-10-2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申兴 即便是香港政府表态将 “不惜一切弹药”稳定金融,也没能延缓港股暴跌势头。

继10月6日到10月10日一周内恒生指数狂跌2885点,创下1998年来最大周跌幅后,上周港股继续往下寻找支撑,10月16日盘中创下调整以来的新低14578点。

“最近持续近一个月的金融海啸威力无比,杀伤力要比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科技股泡沫爆破及2003年SARS疫情冲击大得多。”香港一家基金的董事总经理感慨。

下跌过程中没有人敢随便去接飞刀。“不过,跌到现在,不贵了。”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认为。

大跌小回

港股跌了多少?

港股市值在10月6日到10月10日一周内便蒸发掉2.13万亿港元,以香港700万人口计算,相当于平均每个香港人损失30万港元。

“港股的大跌是十分恐怖,跌势太快及太急,而且基本上除了黄金及政府债券之外,所有资产价格都在跌,巨额财富已被蒸发。”丰盛融资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黄国英表示。

他进一步建议,目前如此波动的市况之中,对一般散户而言,最佳的策略是离场观望,现在下跌的速度实在太快,风险和回报不成比例,也不应该太过迷信以历史的盈利作为基准的估值数字。在经济恶化下,企业盈利可以急速下跌,令估值看似便宜,实质却是昂贵。

以中兴通讯(0763.hk)为例,继10月6日暴跌12.5%后,10月8日再度暴跌24.5%,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33.9%。

第一上海证券的叶尚志认为,基于全球信贷严重紧缩,借贷市场已不能维持正常运作,令金融市场成为目前少数可以套现的目标,这是造成全球股市包括港股近来出现沉重套现沽压的原因,市场出现“要钱不要货”的情况。

重挫超过5000点后,港股在10月13日伴随外围市场的反弹,恒生指数出现了1515点的大涨。10月14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公开宣布,将运用外汇基金,为市民存放于认可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全额保障,另外也会成立备用银行资本安排,以增强银行资本,重建市场信心。

但反弹只是昙花一现。在几个交易日反弹近3000点之后港股急剧回落,反弹成果消亡殆尽,不少股票再创新低。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于15日发表施政报告时指出,政府的角色是提供有利市场竞争的政策环境,但面对市场失效时,政府在关键时刻要强而有力的介入。但该日港股并未受到提振,继续重挫834点。

10月16日恒生指数继续急跌最多超过1300点,曾荫权16日下午再度公开呼吁香港市民不应亦无须过分悲观,称“在困难的时期,要认清处境,不要自乱阵脚”。最终恒生指数全日跌幅收窄至767点。

瑞银董事总经理唐纳文认为,环球市场出现问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一定会遭到冲击,现阶段香港没有什么具体措施可以做的,因为相对于欧美来说,香港市场规模小,只有等待欧美推出具体措施救市。他指出,如果外围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则香港有需要投入资金,以稳定香港的市场稳定。

1997年出现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政府曾入市购买股票托市,但当市场恢复正常时,便以盈富基金的形式将股份放出市场。

港府这次是否会动用资金入市再度成为焦点。曾荫权近日也公开表态,香港政府会尽快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由他本人主持,加入高层政府官员、金融专家、经济学者及主要产业代表,负责在这段严峻时期,对全球各大市场及本地市场作不断监察和滚动评估,判断金融海啸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研究及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协助香港渡过难关,转危为机。

机构洗仓与沽空

对于恒生指数飞流直下的巨大跌幅,业界普遍认为是缘于基金洗仓与沽空,欧美机构的抛售更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一位香港市场资深人士认为,众所周知,香港深受美国的影响,成为基金退出市场抛售套现的最佳 “提款机”,加上对抛空活动一直容许,也不加强限制,以致香港股市每每跌得比肇事市场还要大,影响还要深。

一直以来,外资在香港市场一股独大,而且主要的外来投资者来自英国和美国。港交所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2007年度,外地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比重为43%。在外地投资者中,美国投资者占2006-2007年度外地投资者交易的比重为29%,英国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占外地投资者交易之27%。

本轮金融危机受冲击最大的又恰好是美国和英国,外资是走是留成为影响后市的关键。

花旗集团表示,曾经被视为资金避难所的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受到近期商品及油价回软拖累,终于出现净流出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新兴市场基金手持现金量低于历来平均水平,这些基金又持有大量香港及泰国股票,所以新一轮资金净流出,将会加大两地股市的沽售压力。

香港证监会投资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邝民彬指出,事实上,欧洲的金融危机现在才开始,现时信贷紧缩,在欧洲拆息非常高企的情况下,有的欧洲资金难免要“班师回朝”,沽港股以应付欧洲业务需要,大市成交再度大减至500亿元之内即为证据。

除了资金的流出,港股目前独有的沽空行为更令港股雪上加霜。

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欧美股票市场都已相继发布限制沽空令,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新加坡、巴基斯坦、中国台湾也都紧随其后。但香港股市并未限制卖空。

港交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16日港股沽空额为89.06亿港元;9月17日全日沽空额62.95元;9月18日全日沽空额达到近期最高的98.50亿元;9月19日全日沽空额85.51亿元;9月22日全日沽空额56.52亿元;9月23日全日沽空额53.68亿元。

据了解,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自10月以来虽然多次开会讨论,但港交所发言人近日表示,虽然不少外围股市都对沽空制度有了新的限制规定,但港股目前还没有跟随的打算。

但这一立场并非不可能改变。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此前也对媒体表示,香港证监会将密切注视市场情况,“有需要时,我们同样可以作出转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