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0-23
张卫华
订阅

坚守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卫华 眼下,即使遍体鳞伤的金融体系开始恢复功能,但来自实体经济的衰退让各国的头脑们丝毫不敢放松。同金融体系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次贷资产)的对抗还没结束,他们又不得不打另一场迎战对抗实体经济体之仗。

不过,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的实体经济的“康复”不可能像医生看病那样简单,药到病除很难,还需要经济机体自身功能的恢复。

仅仅几个月前,全球各国的央行行长们还在为是否一致反通胀争论不下,甚至一度分道扬镳。如今,通胀被抛在央行行长们的脑后了,他们在同金融风暴的大战中上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同一战线。不过,等待他们的还有更大、也更为持久海艰苦的一场反经济周期之战。

全球央行行长们不断祭出降息大旗的同时,各国财政部门的头脑们也在积极出台了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他们寄希望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来对抗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

不过,对抗经济下滑并不像消灭有毒的次贷资产那么简单。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10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实证分析表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但影响通常不大,甚至还会起相反作用。原因是“在实践中,很难保证作出的反应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而且是临时性的。”

两难

相机抉择是与固定规则(也称简单规则)相对应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反经济周期观点,也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古老的争论之一。争论焦点是:灵活决策的优势是否会被自由决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滥用权力的潜在可能性所抵消并超越。前者主张由政府根据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做出灵活决策,后者则认为,政府才是经济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应当约束财政和货币当局的权限。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规来限制指出和税收减少的预算原则,比如1985年实施的《格拉姆-拉德曼法》以及后来的修正帮助政府降低了赤字,并最终产生了1998年后的预算盈余,即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的繁荣局面。

在货币政策方面,固定规则的倡导者尤其是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周转率相对固定不变,主张货币供应量应按照一个固定的名义增长率增长(比如每年以4%的增长率增长)。上世纪70年代阿瑟?伯恩斯当选美联储主席后宣称会使用货币总量作为中介指标。之后,新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进行了一场货币主义者的试验,向通胀开战并最终将美国通胀率降低。

固定规则不仅增强了政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更重要的是一个较低的正通胀率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不过,这种有些僵化的政策最大的缺陷是当经济遇到严重冲击时,僵化的规定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在那场货币主义者的试验后,货币总量控制的政策被央行抛弃,主要是因为货币周转率在经济动荡期极其不稳定。

另一个最有利的反对固定规则的例证是,上世纪90年代,格林斯潘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期。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也正是当时格林斯潘实行货币政策被指认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低利率政策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其泡沫的破灭直接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设立通胀目标是个折中的办法,介于规定规则和单纯的相机抉择之间。设定通货膨胀率目标成为近十年来各国政府和央行的新动向,比如欧洲央行将目标通胀率设在2%左右。目前已经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国家和以色列、捷克、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虽然没有明确宣布,但也有专家认为,当年格林斯潘实际上按照通胀目标制来实施货币政策,比如当CPI处于低位时他把联邦基准利率也保持在低位。

经济的潮汐运动

长期经济增长靠什么呢?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内,它却几乎意味着一切,一个国家提高其生活水平的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该国提高人均产出的能力。

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都同意,长期内,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潜在产出或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经济政策必须促进投入的增长,提高效率和技术进步。

不过,没有人否认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历史后,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各类时段不一的周期起落,由基钦短至3-4年的周期,到库兹涅茨约20年左右的周期,到康德拉捷夫约半个世纪的长波,以至布罗代尔自己提出的百年趋势(自13世纪至20世纪共4次)。这些经济周期使布氏坚信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是“一种有节奏的潮汐运动”。

那么,潮落时一定是痛苦的吗?

布罗代尔根据经济史家费尔普斯?布朗和歇拉?霍普金斯的统计数据,指出在被描述为百年持续衰退,甚至是“漆黑一团”的1430年至1510年和1630年至1750年间,物质生产虽然停滞,物价虽然持续下降,但劳动人民的实际工资却上升,消费和福利不一定比经济繁荣时段差。

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年代,财富来的容易,对少数特权家族来说,更是致富良机,经济繁荣也可以使普罗大众“分得一点残羹剩饭”。但是,当经济持续增长的效果渐渐显现时,平民百姓的境况会变得愈来愈坏。人口剧增,就业压力使得工资增长落后于通货膨胀,实际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当然,在在经济衰退期,通常消费者购买支出急剧下降,比如汽车和房产存货增加,劳动力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急剧下滑等。

这也是人类竭力对抗经济周期的原因,尽管效果往往并不如所愿。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