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0-27
程明霞
订阅

纽交所目击:道琼斯没有眼泪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明霞 2008年10月23日的华尔街,看起来没什么特殊,也不怎么起眼。高耸的大楼毫无缝隙地并肩而立,让这条象征全球金融中心的街道十分逼仄且终年缺乏日照,在深秋的清晨更显阴沉冰凉。

区区7层高的华尔街11号大楼,在这条街道上既古老又低调。人群从天蒙蒙亮就开始有秩序地忙碌,准备着早上9点的正式开张,就像过去的两百年一样。

匆忙投入新一天的人们也许没有时间回忆七十九年前的这个时刻,那场最近总被人挂在嘴边的“大萧条”,就是从这里开始上演的。1929年10月24日发生在华尔街11号的那一幕,在现代经济史上写下了黑色的一笔。七十九年后,2008年,又一个黑色10月,会不会写下更浓重惨烈的一页?

如果说华尔街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引擎,那么产自华尔街11号——纽约证券交易所(下称“纽交所”)的道琼斯指数 (下称 “道指”),就好比是个“黑匣子”,完整记录了这条街道如何自 “二战”后崛起,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扩张成一个支撑美国经济、影响全球市场的金融帝国,又如何在最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摇摇欲坠,危如累卵。

自1929年10月那个 “黑色星期四”跌破250点开始,道指用了54年时间才突破1000点 (1983年1月),慢慢走出萧条的泥潭;然后又用了16年时间突破10000点(1999年7月),再用去8年时间——到去年(2007年10月)达到史上最高的14000点以上。但次债危机的爆发,让道指自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时间里跌去了近一半(2008年10月8号7000多点),至今仍停留在8000点到9000点的低区间波动。

从纽交所凝重的外观当然是看不出这段久远历史的,即便站在交易大厅的2楼俯瞰所有交易员,你也完全感受不到这场全球股灾的中心有什么慌乱异常。自今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破产导致道指大跌500多点至今,道指曲线一直伴随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忽明忽暗的进展而剧烈起伏。

10月23日10点多,纽交所交易大厅的电子屏幕显示,道指在前一天大跌600多点后,今日开盘小幅上涨。站在记者身旁的美联社电台驻纽约记者拉文森(WarrenLevinson),手拿一支小麦克风和录音器,专注地将这个消息发布给总部,然后摘下所有设备放松地东看西看。

“不算坏消息,但也不算好消息,所以交易员比较平静,是吧?”记者问拉文森。看到交易大厅上空印着纽交所标志的那面旗子上写着:世界把它的股票交给我们(Theworldputsitsstockinus),记者既惊讶于这个全球最大股票交易市场的交易大厅竟如此狭窄局促、灯光昏暗,也对股灾中心的交易员们都如此平静而感到意外。

“跟好消息坏消息没多大关系,这个交易大厅永远都是这样,这些交易员也永远都是这样。”拉文森说,“我报道纽交所和道指20年了,20年来我基本上每天都来这儿。这里和我20年前第一天看到的样子几乎没任何改变。”

过去20年间,道指既上演了突破10000点大关(1999年7月)的振奋时刻,也经历了因美国政府救市方案被否导致单日最大惨跌(2008年9月29日)的黑暗时刻,“难道在这样的日子里,这个交易大厅和交易员们也都是这个样子吗?没有人欢呼过,也没有人哭喊过吗?每次股灾都有人自杀啊。”

“没有在这里自杀的,哭喊、欢呼也没有。交易员们每时每刻要关注于股指走势,随时和客户保持沟通,第一时间买进卖出,他们没有时间干别的,他们不过是呆在这里遵循客户口令买卖而已,”拉文森说,“只有一次,最近的一次稍微有些不寻常。那是几周前,传出巴菲特买入高盛股票的第二天一早,还没开盘时,高盛的交易台那里就挤满了交易员。这是很少见的情景。”

这个昏暗狭窄的大厅每日将美国经济的表现以及市场前景的信号发布给全球市场,道指如无声的海啸般撼动远在他国的股票市场上扬或下挫,制造狂喜或恐惧,但海啸的中心却永远是一派风平浪静。

“我没有见过有人在这里哭。最近也没有,从来都没有。”纽交所媒体关系主管布拉克曼(ChristiaanBrakman)告诉记者,“也许他们回去家里哭?我不知道。”

“因为交易员都有坚强的心脏,必须要有坚强的心脏,”纽交所亚洲、中东及北非市场执行主管雷雅克(MarcH.Lyeki)指着墙上一幅画对记者说,“交易员不同于投资者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画中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上挤满了牛和熊。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