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1-02
陈哲
订阅

银行涉水多深?绍兴企业资金链危机追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哲 绍兴企业资金链危机波及银行。

10月20日,浙江绍兴县把该县经济形势和企业解困工作情况通报会场,搬到了省会杭州。18家杭州地区银行和5家宁波地区银行,被县里召集在一起,政府希望他们能够稳定对华联三鑫等困难企业的放贷。

随着地方政府的强力介入,一些陷入困境的绍兴纺织企业,通过重组、土地变性抵押等方式获取资金维持周转。但对银行而言,继续对前景不明的企业放贷,无疑是一个棘手的抉择。

回溯绍兴银企双方的发展路径,可以显而易见,这一困境积累于好年景里,银行对这些“高信用资质、大规模”企业大肆扩张的种种宽松之举。

银企利益绑定

绍兴县副县长孟柏干在20日的通报会上介绍,该县4家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华联三鑫、江龙印染、五环氨纶、金雄集团,账面负债高达146亿元,其中银行类负债113亿元,涉及33家企业的69亿元担保额。

本报获取的数据显示,至9月末,绍兴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9.8%,比年初下降6.1个百分点;存款余额815亿元,比年初增长178亿元;贷款余额为567亿元,比年初增加85亿元。贷款增加额度不到存款增加额的一半。

“近几个月,银行抽贷多,更是严重影响了少数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和产能发挥,”一位绍兴县政府官员说。

而华联三鑫,正是他所言“少数企业”的代表。据此前《上海证券报》的报道,今年年初,华联三鑫有银行借款93.55亿元,涉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18家各级银行。

数位浙江银行业内人士确认,工行和中行的贷款额度为最多,其中工行的贷款数,估计在20亿元至25亿元之间。

本报获悉,自年初以来,华联三鑫陆续被各家银行回降贷款约27亿元,其中到期项目贷款12.5亿元,净减少贷款13亿元(含信用证)。

此时,为了让华联三鑫等陷入困境的企业能够在注资之后继续运营,稳定信贷,成为地方政府救市的重中之重。

早在今年8月份,绍兴县就开始在多家银行之间极力斡旋,要求各银行在转贷时,对因外贸环境恶化而遭遇困难的企业,手下留情。

10月9日,由浙江省政府牵头,在杭州召开省级银行协调会,重点讨论华联三鑫重组问题。

13日,绍兴县委县政府又召开银行行长会议,希望银行“不随意撤贷、不附加担保抵押条件、不增加企业贷款负担”。

这“三不”请求,在此后的大小会议上屡被提及。“县里希望银行对各家企业的贷款恢复到年初水平。就怕资金紧张的问题层层传导。目前的工作,就是要把风险控制在问题企业这一层面上。”前述绍兴县官员说。

其实,这类救市之举,在绍兴县内屡见不鲜。

例如,拥有7家上市公司的杨汛桥镇,针对浙江加佰利集团资金链断裂危机,由政府主导、多家企业出资2900万元成立新公司,以便为加佰利注入新的银行信贷。

又如对于浙江展望集团的救助,政府承诺将其名下的400亩工业用地变为商业用地,进一步加大抵押贷款额度。

整个救市的过程,无疑通过更高的杠杆,将银企的命运更为紧密地勾连在一起。

深陷担保圈

但对银行而言,继续放贷,意味着将新的鸡蛋,置于累卵之上。

绍兴企业之间的担保、互保、反担保关系千丝万缕,涉及的银行也从省行、市行到县行,从本地到外地,数目众多。企业客户的资产状况和担保情况到底如何,很多银行并不十分了解。

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今年8月4日,某银行在绍兴县政府的协调下,为资金链已然断裂的江龙印染提供1亿元转贷,但这笔钱一打到江龙账上,立即被其资金黑洞吞噬。

此刻,关于更多当地企业资金链紧绷的消息传来,许多深陷担保圈的银行,已成惊弓之鸟。每一个有关客户资金链的负面消息,都可能令银行将口袋骤然收紧。

“这两个月,放贷员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家一家地去企业明察暗访,天天都上报风险备忘录。”一位当地银行业人士说。

据悉,一些外地商业银行虽并未对问题企业或直接担保企业停贷,但却收缩了与担保企业相关的第三方企业的贷款。

“银行在贷款风险管控上的漏洞,同时也暴露出来了”,一位绍兴县驻华联三鑫工作组成员说,“很多企业生产经营早就不正常了,银行却没有觉察。”

对此,一位中行绍兴分行人士表示,按照规定,银行做担保贷款,定价比较复杂,其依照的指标包括:国家信贷政策、第一还款来源企业(即被担保企业)和第二还款来源企业(即担保企业)的信用等级、给银行带来的回报、忠诚度等诸多方面。

“但实际情况是,基层行主要看重第一还款来源企业的综合状况,而对第二还款来源企业的考察,则放在次要位置。”该人士说,正是因为“对老客户手松惯了”,银行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显得惊慌失措。

还以华联三鑫为例,在炒期货爆出资金链危机之前,该公司是各家银行追逐放贷的对象。“放在以前,华联三鑫对于几千万元的贷款根本不入法眼。”数位绍兴银行界人士说。

据前述中行绍兴分行人士回忆,前些年,一些当地大企业老板提出,希望当地银行以竞标形式出示各自能够提供贷款的额度和利率,以便于企业作出选择贷款行的决定。由于银行间业务竞争激烈,竟有不少银行委身其中。

而银行界似乎颇有苦衷。

一位建设银行绍兴分行人士说,上半年信贷政策紧缩,银行业绩压力颇大。对于担保贷款业务,各家银行之间自然展开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也希望银行在目前的形势下,更多地支持企业发展。“三厢情愿,很多问题就被掩盖掉了。”

“饮鸩”信用证

相比于长期抵押和担保贷款,另一项短期融资手段,亦让银行在实体经济的风险中涉水愈深。

今年货币紧缩政策定调之后,寻找银行贷款以外的资金来源,几乎成为沿海地区大部分企业的当务之急。

在绍兴当地,很多大型化纤企业从银行开出短期信用证后,通过大量进口PTA,然后以大大低于买入时的价格,将PTA在国内市场迅速出手,以套现补充流动资金。

一位熟稔PTA产业链的人士为记者描述了套现的脉络:如一家化纤企业,只需5万吨PTA用于生产,但其进口了10万吨产品,在银行开了3个月的信用证。超量的5万吨PTA,还未等现货靠岸,已被该企业在国内以低价转手卖掉。

而千疮百孔的江龙印染,正是这一短贷常用手法的玩家。起先,江龙通过直接向银行申请开证巨量套现,后来银行察觉其中风险后,对其断贷。江龙又以借信用证、代理等方式继续冒险融资。

记者从绍兴当地银行界获悉,今年以前,一份PTA信用证期限为90天,如果到期后企业未能按时还款,又可通过90天的海外代付业务,进一步延长融资期限,即业内俗称的“3+3”模式。年后,一些银行为降低风险,将海外代付的期限缩短为1个月。

而获得信用证开证的资格,只需申请企业提供一份国际贸易买卖合同,并缴纳占融资总额10%~20%的信用证保证金即可,银行风险敞口达到80%~90%。“对于老客户,保证金可降低甚至全免。”

毫无疑问,利用PTA信用证套现,进一步放大了绍兴企业的金融杠杆。

宏观形势好时,这些企业利用信用证套现来赚股市、房市里的快钱。今年,金融和出口市场形势均急转直下,套现资金一般被企业用于维持运营。

但在产品下游需求持续萎靡的大环境下,套现行为也只是饮鸩止渴。

“产品卖不出去,设备运转又不能停,企业只能通过不断套现,以新债还旧债。像吸毒一样,一旦被停止开证,企业立即被勒紧了脖子。而企业破了产,银行自然血本无归。”上述PTA行业人士说。

一位中国银行绍兴分行国际结算业务人士坦陈,对于这种信用证融资,银行心知肚明。“但国际信用证属于贸易授信,为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相对较少,本身并不违规。”

另一方面,银行向企业收取保证金、开户费、承兑费、结汇收入,获利颇丰。“贷款放不出去,做大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基层行冲业绩的最佳途径,”前述建设银行绍兴分行人士说,“毕竟我们也有业绩压力。”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