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太平洋证券:信贷过度扩张将延缓中国经济复苏

订阅
2009-06-08
程志云

记者 程志云 2009年,我国的信贷投放突然加速。今年头三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每月超过万亿元。对此现象,太平洋证券在一份报告中评价称,信贷过度扩张不仅无法对经济带来支撑作用反而将延缓中国经济复苏。

该报告指出激增信贷的负面影响包括--新增贷款相当部分已流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另外,以基建项目贷款为主的信贷激增将造成资源错配,加剧产能过剩,进而抑制消费。

而当内需得不到有效激发,经济将持续低迷,巨额信贷将带来庞大呆坏账。

太平洋证券高级研究员周明剑告诉记者,实体经济复苏后,充沛流动性由于巨额信贷的存在不能有效收回,将带来迅猛的通货膨胀,非常值得警惕。

推高资产价格

今年头三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每月超过万亿元。一季度的新增投放量达4.58万亿元,逼近去年全年4.91万亿元的总新增贷款额。太平洋证券认为,新增贷款相当部分已流入资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

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实体经济还没有充分复苏。一些重要省市如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缓慢甚至仍在下跌。一季度全国 GDP增长率为6.1%,远低于2008年一季度10.6% 的水平。这说明实体经济的交易活跃程度还没有达到 2008 年那样的水平。由此推演下去,交易活动集中于资产市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这一点从一季度股票市场和票据市场的兴旺可以得到印证。   

近一年半以来CPI 环比增长和活期货币(包括M1 和活期储蓄)(尤其是近一年来)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而 2009年3 月份活期货币的同比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物价水平环比上升比较平缓。这说明这一期的货币扩张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实体经济的交易上,这一方面反映实体经济复苏还不充分,一方面对应着资产市场的活跃。 

抑制消费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今年投放的巨额信贷有相当大数量进入了基建行业。太平洋证券在报告中表示,以基建项目贷款为主的信贷激增将造成资源错配,加剧产能过剩,进而抑制消费。以基建项目为主的大规模投资并不对接最终消费,因而带动消费的作用有限;而大规模投资投入不急之务会造成资源错配和加剧产能过剩,进而抑制消费。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CPI 同比增长指标来看,社会消费开始反弹上行;但我国社会消费并不是单纯的居民消费,还包含企业和政府消费;单看这个指标并不能说明消费已开始向好。 

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和城镇住户调查获得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更接近于居民消费。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 15.9% ,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 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支出实际增长 9.3% 。初步推算,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到 9% ,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

带来庞大呆坏帐

太平洋证券认为,如果居民消费不能好转,经济将持续低迷,前期大量投放的资金将无法得到回收保证,形成庞大的呆坏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中央加大投资力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 1998 年达到最高峰,后经资金注入和不良资产剥离以及银行治理结构改善才逐步降低。始于去年十一月份的历史最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将有可能重蹈不良贷款急剧上升的覆辙。 

此外,该报告作者之一的太平洋证券高级研究员周明剑告诉记者,实体经济复苏后,充沛流动性由于巨额信贷的存在不能有效收回,将带来迅猛的通货膨胀,非常值得警惕。他表示,信贷过度扩张将会延缓实体经济复苏。而实体经济复苏后,有效需求得以激发,前期投放的货币由于巨额信贷的存在不能有效收回,充沛的流动性在旺盛的需求带动下将通过大宗商品价格渠道传导到一般商品,带来全面的迅猛的物价上涨。   

在该报告中,太平洋主券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就是逆经济周期而行,希望能减缓经济下滑的幅度,熨平经济过于激烈的波动。问题是由此带来的信贷扩张不能过度,而且信贷刺激应偏向消费领域,带动相关国内投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刺激内生性动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