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年内不需新刺激计划?(2)
6月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在2009年中国城市国资论坛上指出,考虑到消费和出口的政策难以带动下半年经济增长,预计三季度国家将采取进一步的刺激产业投资政策。他称,国内企业20%-30%的产能用于出口,由于短期内外需仍未见好转,因此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仍将为负值。
而在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刺激消费为主的措施,比如彩电、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目前业界普遍预测国家还可能会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他们甚至认为第二轮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彻底改变以外贸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转变为内需增长为主,这将是极大的投资机会。
5月份,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巴厘岛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时也表示,中国将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对于这样的想法,世行并不认同。在报告里,世行称“根据目前的预测,2009年再额外增加财政刺激是不必要的,可能也是不恰当的。”
世行认为,在政府已出台的强劲刺激措施下,中国经济在2009年依然将保持较高水平,而且中国很可能能够避免恶性通缩或其他由经济下滑带来的重大问题。而鉴于目前的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应该最好为2010年实施财政刺激留下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尚需时日
世行报告中称,中国过去9个月外汇储备增速放缓(已增至2万亿美元)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元相对其他货币(特别是欧元)的升值导致储备估值下降,以及明显且数量可观的资本净流出。
过去,中国一直用其雄厚的外汇储备增持美国国债,自2008年5月份以来,一年间的增持额在2600亿美元左右。但是,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4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44亿美元,减持后中国持有总量为7635亿美元,仍居各国之首。
对此,世行报告表示,尽管中国高层领导对持有美国债券的安全性表达了担心,但中国将继续是美国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的重要买主。
对于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地位的举动,世行认为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可能尚需时日。
近日来,中国已经和6个国家签署6500亿人民币(9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允许两家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在5个城市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研究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支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等措施。
但是世行报告指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货币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开放的资本市场;发达、充分的外汇交易市场;发达的债券市场;以及基本灵活的汇率。而中国要实现上述条件还需要时间。
1 | 2 |

- · 家具之都 | 2009-11-26
- · 中国贸易投资团将赴荷兰 荷兰驻华大使表示欢迎 | 2009-11-26
- · 离岸中转站 热钱疯狂涌入香江 | 2009-11-25
- · 2009年中国铁路建设千亿债券发行完毕 | 2009-11-25
- · 慕再布局中国市场 全面启动ATLAS项目 |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