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头企业受益医改 高端处方药驱动利润增长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明芳 前期在经济复苏预期的推动下,周期性行业强劲表现让激进的投资者斩获颇多。如今,市场却在提醒这部分投资者:赶紧掉头,看看那些前期被市场甩在身后的防御性行业吧,比如医药、零售等。这不,最近股神巴菲特和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均大举买进医药股,前者出售了资源类等周期性股票。
医药板块具备防御特征,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并逐步转好;加上最近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医药行业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开始显现。
政策的赢家
毋庸置疑,历经3年终于在今年4月6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在中长期内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归根结底,我们判断:三个不同层次医疗保障 (普及全民的基础医疗保障、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和发展商业医保)的实施力度和进程将决定是否最终解决老百姓看病贵和看病难。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在2009-2011年总共投入8500亿元推行全民人人享有基础医疗保障,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地方财政承担约60%的配套资金。
首先,普及全民基础医疗保障可解决穷人看病贵和看病难。政府增加投入同时补贴供方和需方,一方面普及基本医保 (重点覆盖原来缺乏基本医保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同时多方面促进医院按照基本药物制度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供应将以各省市为单位,集中度将有所提高。生产将向具备全国品牌和地方品牌的药企集中,供应则向具备现代物流配送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的全国性商业龙头(国药控股)和区域性商业龙头(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南京医药、华东医药等)集中。
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已经公布,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然后由各省招标决定生产商和配送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基层医疗和其他医疗机构有不同销售金额比例的使用要求,其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进入此次基本药物目录的大赢家有:康美药业(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云南白药(白药散剂、胶囊、膏、酊和气雾剂以及一些普药)、天士力(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三九医药(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参脉注射液)、千金药业(千金片及胶囊)、中新药业(速效救心丸)、金陵药业 (脉络宁注射液)、中恒集团(血栓通注射液及独家血栓通冻干粉针)、人福科技(子公司宜昌人福的独家品种 “芬太尼注射液”)。
仔细分析,307个基本药物中,除了独家品种以外,有不少品种目前都处于多家生产、无序竞争、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我们判断,未来政府一方面降低其零售价来降低平均药价,同时通过压缩流通环节费用和不合理的销售费用来保持和提高相关生产商的利润率。各环节操作是否得当,将直接关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成败。
新医改方案描绘了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来逐步取消“以药养医”的远景目标。由于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因此政府补贴能否弥补基层医院药品销售利润的减少显得十分关键。目前,北京等少数地区政府补贴力度较大,陕西等地区医院试图按药价10%收取 “药事服务费”。
其次,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发展商业医保,解决富裕人群看病难。高端人群选择药物对价格不敏感,我们由此有理由看好高端处方药在大型三甲医院的利润增长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环境变迁,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逐年增长。针对高端收入人群的商业医保应运而生,直接导致了药品消费升级。同时,SFDA2007年推出与欧盟接轨的新药注册管理办法,强调现场核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和鼓励新药创制,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的热情受到空前激发,可以预期的是:恒瑞医药、天士力、浙江医药、上药集团、华北制药等具备研制创新药能力的企业将开发出越来越多的疗效更好、副反应更小的新药,从而有机会与进口药合资药一起,分享我国商业医保发展带来的药品消费升级机遇。
看好高端处方药
目前我国药品终端加成利润空间普遍高于15%,部分达到了40%或以上。原研药享受单独定价,与国产同类药品的价格差距也普遍超出30%。
考虑到我国政府补贴不可能达到英国模式的公益性,我们判断:“以药养医”和“以药补医”将长时间存在,医院销售高额利润的高端处方药的动机也将持续存在。
按照新医改方案的分层医疗框架,小病、常见病优先在基层医院诊断治疗,大型医院将以治疗大病和重病为主,而大病重病用药水平显然较高。我们判断:随着我国新农合和城市社区医疗网络的普及,分层医疗将加剧用药水平和用药结构的分化,新药推广和销售将越来越向大医院集中。
去年我国药品销售额近4000亿元,其中,58%来自医院,27%来自OTC(非处方药),剩下15%来自第三终端。其中,化学制剂药是医院终端的主流,尤其是价格较高的新药、合资药和进口药贡献了药品利润的大头,高端处方药的销售费用率普遍在40%左右,利润率普遍在30%以上。国际市场也普遍如此。
我们预计国家基本药物的定价采用成本加原则,在成本基础上加15%左右。国家医保药物也同样面临降价压力,相比而言,只有高端处方药具备自主定价能力,我们因此继续看好高端处方药对医药行业利润增长的驱动。
另外,纳入基本药物或国家医保目录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普药等增长主要依赖销量的增长。
(作者为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行业第一名,文章仅代表她个人观点。)

- · 日本企业:希望减少对华投资壁垒 | 2009-11-25
- · 台湾“健保改革”观察:工资高,看病比大陆便宜 | 2009-11-25
- · 并没有看到“明确的医改方向” | 2009-11-25
- · 中国公司如何保障其海外利益 | 2009-11-24
- · 发改委推进医改 提高诊费降低药价 |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