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月信贷再降 当月或不足3千亿

订阅
2009-08-31
赵红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红梅 7月,巨额信贷高潮流戛然而止,银行新增信贷8月份的数据更被各方关注。

国信证券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在过去的一周内已经在MSN和电话里跟基金、券商同业、各大银行的熟人就这个话题悄悄讨论过了很多次。

8月27日下班时,上述分析师又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是基金经理询问电话,另一位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对公部的老同学来电。他这位同学说:“8月信贷降低不奇怪啊,我们行基本进入8月就不怎么放款了。”

没有哪个时期的信贷数据像今年二、三季度这般饱受市场关注。“现在机构、市场人士对信贷数据比银行工作人士敏感多了,大家看不到数据,又都拼命在猜。”这位分析师说。

三大动因

在7月新增贷款骤降之后,8月份续降或成定局。整体看来,央行动态微调、资本约束和季节性回落是造成信贷急跌的三大主要原因。

本报获悉,截至8月25日,中行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40亿元,工行为60亿元,建行为270亿元,农行仍为负增长,当月为-36亿元,整体看来四大行8月份前25天新增贷款不到1000亿元。

除了四大银行的回落,记者了解到,从7月以来,在二季度表现突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已放慢了放贷的速度,民生、华夏、中信、光大等银行均出现当月新增负增长。

进入8月份后,民生、浦发、招商银行等纷纷放慢了放贷脚步。

招商银行浙江分行对公部人士告诉记者,从8月中旬起,总行就已通知下发各分行,要求进行贷款规模控制,精确到具体数额。对新增人民币公司贷款进行控制,原则上“只收不贷”,基本已停止对新项目的授信放贷。

“现在我们已经放不出款来了,上头说我们前七个月放贷过猛,监管层对贷款规模进行了限制。”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公司部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而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由于监管层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不得不开始对贷款规模进行控制。

今年上半年,伴随着信贷数据的急速狂飙,多数银行的资本金开始触及红线,均已逼近巴塞尔协议的最低标准。

不少银行业人士估算,8月份的新增贷款可能与7月份相仿或略低,可能不足3000亿。

从7月份开始,央行已经开始微调货币政策。此后,“动态微调”被写进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各家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开始悄悄进行。

而在四大行中首当其冲的中国银行,8月新增信贷势头也弱了下来。中行总行对公部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政策是微调了,我们感觉信贷确实是收紧了很多,几天前部门在开会时,部门总经理还接到监管层的电话通知,要求我们控制信贷规模。自上半年以来我们的信贷投放确实超出了原定任务很多,目前基本是只收不贷,并为明年项目做一些储备。”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信贷管理部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总行确实要求实行信贷规模控制。

企稳回落

兴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8月信贷很可能回落到2500亿-3000亿元。下半年信贷增长可能超预期回落。

强化资本充足率管理是影响下半年银行贷款投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可以达到 “有钱不能放”的效果,成为遏制银行放贷的“紧箍”。此外,下半年票据贴现到期,其对贷款的替代效应将逐渐减弱。

工商银行投行部高级研究员史晨昱认为,由于一季度投放的票据融资高达1.48万亿元,将在三季度到期。由于票据监管加强,加上IPO启动使套利效应消失,票据贷款已难现脉冲性增长,这无疑为贷款投放腾挪了新空间。

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由一季度的2.28%降至1.55%,此为历史低位。同时,资本充足率不断走低,银行纷纷通过次级债加以补充,今年1-7月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量已超过1600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一倍有余。这些因素都使得下半年的信贷增量难以大幅度增长。

记者在采访国信、上海证券、长江证券多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时,他们也较认可上述说法。

而来自中金的报告,银监会强调资本金质量,短期内银行必须进一步压缩票据贴现来保证资本充足率,也会影响银行投放中长期贷款意愿。而基建贷款增量下降等因素可能使下半年贷款增长低于预期。

“预计,下半年全部信贷增量或在2.4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量或在9.8万亿元左右。”史晨昱表示。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