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管调整就位 上海金融国资改革加速度(2)
做强本地金融机构
伴随金融国资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作为上海明确的金融控股集团的上海国际集团也出现了一系列人事变动。
“这是比较正常的人事调整,同时也体现了屠市长领导下的金融国资改革领导小组对金融控股集团建设的一些安排和设想。”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从总体布局上,上海国际集团将成为以投资管理为主的金融控股集团,并希望将爱建信托招至麾下,同时上海国际信托今后将更注重与基金相关的业务。
作为占据先天优势的上海本地金融机构,近年来并没有因为坐拥国际金融中心的便利条件而表现卓越,业绩也并不突出。
相比较之下,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已经被上海甩开的深圳市反而出现了像招商、平安等大的金融控股机构,而且像中信证券这样的机构也被吸引过去。
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是上海本地的两家银行,上海的财政存款、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业务,以及上海本地大型国有企业的存、贷款业务基本都由这两家银行承接,但这两家银行在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各项排名中均落后于招商银行。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源地之一,上海的金融企业也从早年间申银、君安雄霸天下的时代到目前在一些方面完全落在下风。而基金业大发展的这几年,上海本地基金公司规模仅华安刚过千亿。
即使是在这几年的金融新业务拓展上,上海本地企业也没能打翻身仗,例如私募基金兴起、PE投资,相比较之下上海都未能领先。从目前全国范围的排名来看,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上海本地金融机构几乎没有一家在各自领域的排名位列前茅。
截至2008年底,上海地方金融国资总量约为700亿元,所属金融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45万亿元。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共16家,拥有35张金融牌照。
未来上海将“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所谓“若干家”骨干金融企业,囊括了上海国际集团、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太保集团、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按照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要求,上述六大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已经基本明确。
而依靠“行政划拨”形成的上海国际集团的“战略控制型”金融投资集团将成为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中“激活存量,吸引增量”的主要平台。然而“行政划拨”的上海国际集团与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的基调“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如何做到不悖呢?
改革如何支持金融中心建设
“做大做强本地金融机构可以促进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一家金融机构的人士担心,“但是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是制度和环境,本地金融机构的强大对其他金融机构反倒有挤出效应,与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相左。”
事实上,目前不少外地券商由于上海市区营业部竞争激烈,地段好的营业部都被本地券商分食,纷纷开始着眼于上海的周边地区,将营业部迁至上海周边富裕的郊区。而银行的营业网点非上海本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难有优势,只好选择减少设点。
复旦大学金融系教授孙立坚撰文称,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应着重市场基础建设,上海应先着重发展银行间的债券和货币市场,早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加强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服务,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然后,再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开创良好的、集“人才、创新和制度文化”为一体的金融生态环境。
“做强本地上海本地金融机构有利于树立行业的示范效应,但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着眼于软环境和制度的建设,如交易所、银行间的转接联通、各类交易市场等。金融国资改革更应该着眼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与金融中心建设相吻合,而不是单纯通过行政手段来保障。”上海金融界的一位高管这样认为。
1 | 2 |

- · 上海钓鱼执法:副区长、城管局长获行政处分 | 2009-12-07
- · 神秘买家掷3.53亿购54套上海豪宅 | 2009-12-07
- · 上海汽车启动重大资产重组 股票3日起停牌 | 2009-12-04
- · 传工行30亿入股台湾最大金融控股公司 | 2009-12-03
- · 上汽启动重大重组 3日起停牌 | 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