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家迎来好日子(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芳 姜雷 谢国良从上个月起开始忙碌起来,常常出差。
这位摩根大通ADR(美国存托凭证)部门亚太区主管,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助企业发行ADR。
进入10月份,期望到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越来越多。由于办公地在香港,往来内地和香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忙碌
10月22日,摩根大通又公开了一家发行ADR的客户,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其母公司是易居中国。
下午,带着成就感,谢国良飞到北京,见了另外一些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中资公司负责人。谢国良是香港人,普通话说得不错,与内地客户交流不需要翻译。结束了与新客户的沟通,谢国良说,白天见了客户,晚上就要跟美国的同事电话会议,市场活跃起来了,一天飞快地过去。“我们很快会再公布一家。预计现在到年底,还会增加4到5家。”他透露。几乎没有片刻闲暇逛逛北京,旁边的同事提醒他,晚上六点的飞机回香港。
同谢国良一样忙的是黄斌(化名)供职于国内一家知名律所,专门从事IPO业务,他手头上同时操作的案子有8个,都是国内企业在H股上市的企业。“主要是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民营企业。”黄斌说。
黄斌的工作十分琐碎,从最开始进场尽职调查,他们要了解公司的全部资料,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有符合中国法律的规定,包括资产规模、环保、土地证取得等等。这基本上就要花去3个星期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配合券商做方案,出法律意见的时间,每天都要查阅大量的法律文件,一周五天有4天都有固定的电话会,一个案子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
从今年4月份开始,黄斌手头上的业务慢慢多了起来。“恒指站稳15000点之后,主动来找我们的企业就越来越多了。当然,我们出去跟人谈业务的时候心里更踏实。”黄斌称。
他说,做IPO项目跟窗口期有关,“如果二级市场没有资金支持,你哪怕说得天花乱坠,就算过会了,机构、投资者不进场,你能有什么办法?”
黄斌已有5年从业经历。2007年开始,他的主要业务就转向香港,他所在的律所在内地从事香港红筹上市业务也已经十多年,是最早的一批。“干我们这一样,非常讲究信用,之所以去香港上市都选我们所,是因为欧美人都讲经验。”
艰难的日子
黄斌最难过的日子是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的,那时他比现在更忙,因为不仅仅是H股,包括几家大型的国企的A股上市他也参与其中。“但市场形势突然一下子就不好了,很多项目就此搁置”。
黄斌仍然记得市场不好时,几个竞争对手抢业务的惨状,即将在香港上市的三一重装是他们曾经参与竞争的项目。
当时有3家律所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竞争中去。按照行内规定,律师费用一般都是项目启动即付一部分,项目过半再付一部分,到项目完成再全部结清。
“当时有律所甚至提出,完成上市计划,就全程免费服务”。最后黄斌他们团队退出了竞争。
之后的两个月里,黄斌好好休息了一番,闲暇之余,他花了好几万元去报了一个华尔街英语班,每天开车和朋友们在高尔夫球场厮混。
但这并不耽误他业务的开展。他告诉记者,现在手头上的两个项目,都是通过当时打球认识的两个朋友介绍的。
“市场不好,大家都在观望,但我们不能歇,该认识的朋友要认识,该组织的局要组织,也是为将来打基础”。黄斌说。
谢国良已经亲手将近30家中资公司送进了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给谢国良和他的团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但2008年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总共只有4家中资公司赴美上市,并且大都是在去年第一季度完成,因为是2007年没有完成的项目的延续。
谢国良和他的团队因为金融风暴影响了工作进度,但是并没有闲着,提前做了一些筹备工作,并与客户保持联络。在特殊时期,原先准备上市的公司更需要与投资者保持沟通,谢国良的努力没有白费。
1 | 2 |

- · 中国产仓鼠玩具被指锑超标 美官方介入调查 | 2009-12-08
- · 不靠谱的战略 | 2009-12-07
- · 美元反弹,金价创一年最大单日跌幅 | 2009-12-07
- · 再祭破产重整 *ST偏转潜在买家出水 | 2009-12-07
- · 李泽源事件追踪:或起因深航“民营化”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