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年终策划】王志浩:中国预言家(1)

订阅
07:05
2009-12-29
张向东
经济观察报 张向东/文 他选择来到中国的理由,其实是因为非洲实在太危险了。

1996年,大学本科刚刚毕业的英国人StephenGreen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援助项目,他和几个同样好奇的年轻人一道来到了赤道以南一个偏远的村子,那里没有水、也没有电,属于非洲大陆东南部的国家莫桑比克,当时这个国家刚刚结束了内战。

这个英国小伙子的任务是为那里的村民分发玉米、红豆之类的食物。当他在15年后回忆起那个国家时,脑子里出现的没有夕阳下漂亮的沙滩,也没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他每天早上需要五点钟上班,然后坐上装满食物的笨重卡车,开往村口等待分发的人群队伍。他们会在路上警惕地张望,以防那些扛着大刀和枪铳的劫匪,当然还要留心路边的地雷。

对于刚刚学习了四年英国文学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太刺激了。但他明显有点吃不消。他说,“我非常喜欢外语,非常喜欢生活在国外,但是非洲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他想到了中国。

1998年4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中国,这一次他是带着女友来旅游。但中国比非洲还要令他震惊。

当他从北京首都机场走下飞机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中国竟然有这么多人!在来到北京之前,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么多人可以挤在一座城市里。一路看下来,他觉得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大洲,是另外一个世界。

1998年的中国还是让这位寻找浪漫之旅的年轻人失望了,他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到的中国是“下一个世界的中心”、“亚洲正在崛起的巨人”、“充满了潜力”,他和他女友心里的中国应该是有古老的建筑和漂亮的风景。但当时他们看到的中国,都矗立着20世纪60年代的单调建筑,整齐划一,没有风格,更明显的标志是,很多偏远地方的建筑物上刷满了充满“共产主义”味道的标语。这样的景象,让两个正在享受爱情的年轻人感到有些沮丧。

这种感觉并没有打消他对中国的好奇。2003年,在读博士的时候,他再次来到中国,选择的城市是上海。他在复旦大学做了10个月的访问学者。在上海的10个月里,他不停的探访和中国证券市场有关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因为他的论文题目是“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不过,日后他提起这篇论文时说,“仅仅是梳理了一下历史,并没有提出什么独特的见解。”

博士毕业后,他到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工作,成为该机构亚洲项目的主管。他对中国的好奇心丝毫未减,他研究了中国国企改制,并且形成了一份报告。几年后,当他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后,他说:“国有企业就像是马路上的公共汽车,民营企业则像是自行车,一旦出现了问题,公共汽车引起的反应要比自行车大很多。”

在供职于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期间,他经常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参加由他组织的论坛。2004年的一个午后,他论坛的一个常客——渣打银行的首席分析师邀请他一起喝咖啡。这名首席分析师突然问他,对未来的打算。

StephenGreen,这个聪明的英国人马上回答说,“第一,我想去中国;第二,我想去一家著名银行的研究机构工作”。结果,他很快就来到了渣打银行的办公大楼,职位是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他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王志浩。

六年后,中国当初带给他的沮丧感马上就被一股新鲜的刺激替代了。王志浩对中国的变化开始感到惊奇。

他上班的地方——上海陆家嘴——被中国政府作为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来打造,一幢接一幢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它们连同其他办公楼一起矗立在古老的黄浦江畔。而上海原本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已经被淹没在高耸的钢筋丛林中,难觅踪影。

整个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GDP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近十年来,中国推倒了大量的旧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在地方政府官员眼里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式建筑。对于这种模式,他在几年后开始了解,并且成为他日后衡量和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比例差不多是47%”,然后,他习惯性地补充说,“这是一个差不多准确的数字”。

和很多在中国工作的经济学家一样,他总是试图发现更为准确和真实的中国,但是这里却充满诸多的不确定。他说,今后每年中国的城市化的比例都会提高,差不多要到60%左右,所以大规模的投资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问题是,这些结束之后,中国靠什么发展?

到处兴建的豪华别墅和办公楼就是中国现代化标志吗?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