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程之外的竞争 融资融券试点最后争夺(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实习记者 王飞 对于券商而言,虽然已近春节,但筹备了数年的融资融券业务是否能够获得首批试点现在却是临门一脚。
“可以说现在是在‘冲刺’,估计监管部门也一样。”上海某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部门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春节前就要将融资融券试点方案定稿完成并上报,与试点申请相关的其他工作也同时在紧张进行。
除了走流程的忙碌之外,券商们也在暗地较劲。接近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人士透露,试点申请方案专家评审小组已经成立,但对于方案的评价不会现场形成,这就意味着券商有机会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意见,从而再次修改方案。
另外,一些在细节问题上尚未符合监管部门设定的合规条件的券商也在做着流程之外的努力。
流程之外
据了解,在上报试点申请方案的同时,各券商还必须取得各自所在地的证监会派出机构出具的监管意见函,并获得由沪深证券交易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的技术系统全网测试评估报告。
不过,相比申请方案的评价过程,“派出机构监管意见函和全网测试评估报告是相对客观的要件,也是先期完成的。”上述券商融资融券部人士介绍说,这两项内容在第三次全网测试之后多数券商都应该做完了。
而且,“这些也属于技术性的工作,专业评价则显得更有主观性。”上述接近证券业协会的人士表示,最有变数的将会是3月底前完成的试点申请方案专业评价报告。
“以前的一些评审是现场直接打分,这次则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才给结果。”在上海某券商融资融券部相关负责人看来,精明一些的券商都能明白,监管部门是希望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尽量在一个可控的框框里进行,“大家不要有太大偏差,也不要有太多不同,创新留在以后吧。”
“在给出最后结果之前,监管部门很可能会在所有上报方案里择优,再分别意会给各家券商。”上述融资融券部相关负责人说,“每个方案都有优缺点,集中大家的智慧就可以打造出最‘合适’的方案。”
显然,作为创新业务,且是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业务,监管部门在试点初期希望看到的将是一个稳定并可控的局面。
另外,“最后试点的选取也肯定会有主观因素。”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表示,虽然此前监管部门曾表示合规将是一个作为试点必须达到的条件,而且也不考虑试点券商的地域分布,但“试点也必须考虑的代表性”。
有知情人士透露说,此前监管层曾考虑过首批试点在参加过全网测试的11家券商中选择六七家,当时主要考虑的净资本因素。不过后来由于监管部门内部出现将是否合规也划入考虑因素之中,因此首批试点又进行了“裁军”,目前确定规模很可能是4家。
“而这4家是谁最终判断的因素还可能会有很多的主观成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融资融券首批试点的诱惑力之大,已经让11家券商的高管全部都在‘跑会’。”
冲刺
“虽然方案很早之前就已经做过,现在是修改,但工作量还是很大。”光大证券融资融券部的人士告诉本报,对于成立了数年但却依然还在准备工作的部门来说,“我们的压力很大。”
1 | 2 |

- · 金融创新引入做空机制 过渡期下的投资机会 | 2010-02-22
- · 三网融合首批拟圈定10试点城市 | 2010-02-21
- · 为人民币开道跨境结算试点扩容有戏 | 2010-02-07
- ·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启动 | 2010-02-05
- · 融资融券导致股市暴跌? | 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