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芸 一股“高频交易”的冲动正静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
消息人士透露,部分机构正将自己的交易电脑运进上海期货交易所所在的办公楼中,力图使其与交易所机房保持尽量近的距离——因为更短的电缆意味着更快的交易速度。他们正在具备特定模型的交易程序扫描市场中稍纵即逝的套利机会,以约百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期货市场上迅速进行多笔金融产品的买卖交易,以此投资赢利——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高频交易。
实际上,作为程序化交易(Algo-rithmTrading)的一种,高频交易在国内已经被运用于商品期货和证券市场中的ETF及权证交易方面。而本报了解到,随着股指期货渐行渐近,不少先知先觉的期货公司、投资公司以及私募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寄望于通过高频交易抢占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盈利“蛋糕”。
“高频交易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3月24日,证监会一位领导告诉本报,“我们正在讨论是不是应该要求交易所做出相关的规定。”
暗流涌动之间,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大踏步跨入高频交易时代。
暗中崛起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已经有人在用高频交易了。”北京一家大型期货公司负责开发高频交易的人士透露,据他了解,中金就是国内主要的高频交易者之一。“有一些私募基金也在默默地做。”
“高频交易现在主要是一些投资公司在做,而且股指期货面世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投资公司要开始投入其中。”一家老牌期货公司人士称。此人制作了一个圈内的交流网站,聚集了很多对高频交易感兴趣的人。他透露,国内现在做高频研发的很多,但实际已经开始用的也就十几家。
“眼光前卫一点的期货公司都感觉到了压力,他们担心如果有一天高频交易成为主流,客户会摒弃那些没有能力进行高频交易的期货公司。”招金期货的孙先生指出,他最近被公司找来开发此种交易。
在海外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已经十分普遍。在国内,因为尚处于早期,高频交易的定义相对宽松些,“利用程序一日之内进行50笔之上的交易应该就算高频了。”一位“圈内人”介绍。高频交易不一定要时刻不停地交易,而是要在瞬间把握住时机,迅速进行多笔交易。
“国内程序化交易现在已经分出三个‘段数’,高频交易已经出现在最高段数中。”上述北京期货公司人士告诉本报。他将中国的程序化交易者分成三种,一种是依靠程序做技术指标分析,这些人主要用文华的平台;第二种是更为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使用“交易开拓者”平台,自己编写小模块嵌入交易;第三阶段则就是高频套利交易者。
上海一期货公司创新业务部负责开发高频交易的人士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开发出一种上期技术综合交易平台(CTP),在这个平台上,交易者可以关闭经纪商使用的文华等操盘平台,直接编写自己的算法,进行高频交易。
据了解,上海中期、银河期货、中粮期货、格林期货等规模较大的期货公司成立“创新业务部”或者“IT业务部”,指派专人快马加鞭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高频研发。
1 | 2 |
- 广东房市热度不减 前两月新开工面积增长84% 2010-03-29
- 发改委批准成立外资新能低碳基金 2010-03-29
- 【传媒】《独立报》转手给英国报业生态引入新变数 2010-03-29
- 孙立坚:打开中国发展新格局 2010-03-29
- 凤凰新媒体刘爽:三网融合给内容供应商带来巨大机会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