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进口数据引发忧虑 投行担心世界经济复苏动能
田芸
08:40
2010-07-13
订阅

 记者 田芸 日前公布的6月进出口数据中出口数据再创高点、贸易顺差高出市场预期时,进口数据却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国际投行经济学家指出34.1%的进口增速实际上放缓意味显著,而中国从一些关键国家进口甚至增速为零,让市场担心中国需求的停滞将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

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份中国对外贸易数据6月份当月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5477亿美元,同比上升392%。其中进口为11737亿美元,同比上升341%。当月贸易顺差2003亿美元,同比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过低的影响,增长14017%,增幅巨大。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贝哲民指出,虽然总体进口数据仍增加了34.1%,但其中从美国、东盟和北亚的进口量一直徘徊在3个月前的程度。“更加乏力的进口数据加大了对于中国经济减速将减少对世界经济支撑的担忧。”贝哲民表示。

具体分析进口数据,中国上月从东盟和北亚地区的进口明显疲弱。贝哲民认为这代表着中国投资需求的减弱,“但同时电子等中国通常进口之后进行加工在出口的领域的数据却颇有增加。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支持被高估了。”贝哲民认为。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进口数据与5月48.3%的增速相比放缓明显,而进口增速的放缓意味着中国投资增长减弱,且制造业在消化库存的原材料。

6月进口数据显示,中国对铜和铁矿石的进口低于5月,而铁矿石因为钢铁价格下跌和需求疲软,已经连接下跌3个月。“我们认为进口增长仍佳持续,但是持续动能却将下降,因为投资增长会在触底之前一直下行。”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大投资力度带来的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曾一度是支持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金融危机爆发后,业内都预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保持一个相对疲软的行情,然而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大宗工业原材料商品都走出一个强势的行情。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以来,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与进口价格不断走高,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到去年年底,沪铜价格上涨2倍,沪锌价格上涨近1倍;铜进口价上涨50%左右。

然而渣打银行最近的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精铜进口预期将大幅下降至230万吨,较去年减少28%

野村证券上调了对2010 年贸易顺差的预期,认为此数据将从700 亿美元扩大至960 亿美元,2010 年经常账户盈余的预期也从占GDP 2.3%的比例上调至2.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