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静宇 伦敦金融城市长白尔雅12日在上海表示,伦敦希望并且有信心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分得一杯羹。
据悉,白尔雅此次来访上海最重要的一项议程是代表伦敦金融城,与上海市续签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涉及伦敦金融城与上海市政府就银行业、金融教育、海事服务及保险业等方面寻找机遇、增进合作。
白尔雅说,上海是伦敦金融城唯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城市,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建立专业的人才库、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办公环境、全天候接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和透明的监管体系方面,都可为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提供借鉴。
而两大金融城市的紧密合作,也可望为伦敦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打下基础。
白尔雅认为,设立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利于市场发展。“随着中国贸易的发展,(人民币离岸)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这块‘蛋糕’未来不是中国香港一个中心就可以吃得下去。如果可以有多个中心的话,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将会更加有利。”
“我们相信,不管是伦敦还是纽约,将来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不过,伦敦或纽约参与进来的时机可能并不一定是在早期。因为早期可能需要一些‘开拓者’,比如香港。可以看到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额在逐步上升;我的直观感受是,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巨大。”
2010年,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数据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10年年初的约600亿元快速上升到年底的约3000亿元,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也从年初的18个快速增长到60多个,余额从年初的380多亿元上升到年底的680多亿元。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如果说,半年前我们预计香港5年内完成人民币存款2万亿元的目标,那么,现在看来,也许2年时间就已经足够了。”马骏告诉记者,“2万亿的人民币存款可以支持一个有流动性和有定价效率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并且支持一个有意义的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
白尔雅称,人民币未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正确的监管和政策引导下,人民币也许可以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甚至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对此,马骏认为,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看GDP、贸易量和可兑换性三大因素,对于前两者,中国可能分别在2022年、2016年超越美国,但在可兑换性方面仍需努力。
- 【报摘】盖特纳安抚美国国债投资者 2011-04-15
- 美林美银:人民币将在7月估值过高 2011-04-15
- 3月新增贷款6794亿元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 2011-04-14
- 英特尔与腾讯建研发中心 关注平板类硬件及操作系统开发 2011-04-14
- 人民币对美元破6.54关口 人民币升值重入快车道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