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所的战国(1)
陈旭 赵娟
2011-04-09 09:01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旭 赵娟 年薪500万,这是目前北京一家券商为了延揽业内一流分析师所开出的价码。

岁末年初,又值跳槽季。这一次,券商研究人员流动规模格外惹眼。助推这一趋势的,是2011年各家券商研究所纷纷公布的扩张计划。除了业内“研究”老大申银万国持续扩张其已接近200人的投研队伍外,中小券商亦不甘落后。记者获悉,德邦证券、华宝证券等都希望自己的投研人员在2011年增加一倍。

曾经被券商们视为附庸的研究所,在近年市场的竞争及遴选中,地位显著提升,其在机构中的影响力和创收能力均不容小觑。新一轮券商研究所的整合大幕也许正在开启。

佣金蛋糕

Wind统计显示,2010年,60家基金公司总共为93家券商贡献了62.41亿元的佣金收入,以研究著称的申银万国凭借4.02亿元拔得头筹,而最后一名大同证券仅获得4.51万元,首尾相差近万倍。同样研究实力雄厚的中信、国泰君安位列第二、第三名,排名前十的券商从基金处共拿走了约30亿元佣金。

目前,券商的佣金收入主要来自零售和机构业务,后者则主要来自于研究所提供服务换来的分仓。也就是说,基金公司的分仓交易佣金是券商研究所对公司的主要贡献。

回首2003年,券商佣金总数字仅仅是2.7亿元。是年,行业第一的国泰君安从基金处获得的佣金也不足3000万元。时任申银万国董事长的庄东辰坦承券商研究部门的主要收入是靠卖研究报告。很多券商的研究部门无法盈利,相对于能给东家赚钱的自营部门和投行部门,境遇尴尬。国元证券首先撤掉了自己的研究所,在当年曾轰动一时。据国元证券内部人士说,当时刚刚履新的董事长凤良志(现任长盛基金董事长)对自家研究所的评价是“帮倒忙”。

相对于2003年的行业黯淡,研究员们的好日子并没有等待太久。2006年,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从基金处获得的佣金收入大幅增加,双双破亿,这代表着供养超百人的研究和销售团队已经不是梦想。很多券商从那时起开始重视研究所。

“相对于之前研究员主要搞股评,已经逐渐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券商们都开始意识到,没有独立的卖方研究所、细化的投研系统设置,建立国际化的综合券商只是个梦。”深圳一家券商的总裁表示。

中小券商亦不甘人后,以宏源证券为例,2009年之前,其在基金分仓上赚取的佣金从未突破千万;但自2009年开始,随着对投研部门的大力投入,2010年宏源证券的分仓佣金收入已近3000万元,排名迅速升至第35位。

新财富的魔力

2010年的新财富榜单上,煤炭开采行业第一名龚云华钢铁行业第一名周涛、笃慧,新能源行业第三名刘江啸,农林牧渔行业第二名谢刚有一个共同点,都曾任职于国金证券,并且都在2010年年初转投齐鲁证券。龚云华连续多年获得煤炭开采行业第一名,现任齐鲁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涛任副所长。曾经辉煌的国金研究团队至此元气大伤。

而数据显示,国金证券2010年分仓佣金收入减少了34.13%、近9000万元,排名从2009年的第10跌落至第16位;反观齐鲁证券,分仓佣金收入大增42.82%、近3000万元,上升至第23位,这对股东方没有任何买方机构背景的齐鲁证券来说,实属不易。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