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4-20
程志云
订阅

银监会年内推行分类监管 财务公司有望摆脱投资困局

讯 记者程志云在这个流动性泛滥的市场中,对于那些坐拥大量资金、管理水平比较好的大型国企集团财务公司而言,银监会即将推行的分类监管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渠道和额度。

"管理办法正在制订中,很可能年内会出台,主要是更加细化分类监管的标准。对于好的公司,监管层将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而管理比较差的公司的业务将会受到限制。"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投资困局

2007年初,银监会向各大财务公司下发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之后,财务公司们的投资能力大打折扣。

新的《考核办法》规定,包括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国债、金融债和央票等各种短期证券投资的比例设定为不超过资本总额的40%

知情人士透露,旧《办法》在"短期证券"的范围设定为股票、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并不包括国债、金融债和央票等稳健的品种在内。"这样,财务公司投资空间大大压缩了。各大财务公司都在纷纷抛售部分手中持有的股票、国债、金融债以及央行票据等有价证券。"他说。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银监会之所以出台新的监管指标考核办法是为了防止财务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

但是,这给少数大集团财务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电等,这些背靠大集团的财务公司除了注册资本金之外,动辄手里持有几百亿元的成员公司的存款。而这些资金,除了给成员公司贷款外,大量闲置的存款就需要找稳妥的出路。

北京某财务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国企而言,大部分资金追求稳定收益,一般喜欢有银行或者其他国企强担保的项目,年收益率在4-5%之间就非常开心了。因此财务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向更多的是在银行间的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上,赚取比存款利率略高的利息收入。"但也会有很少量的资金采取各种渠道流入二级市场作股票。主要是配置一些稳妥的品种,增加收益。"她说。

而目前,将国债、央票等也限制在40%的比例之内,那么财务公司大量的存款恐怕只能进行存款了,按照现在的利率水平,即便考虑加息因素,收益也是相当低的。

定位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银监会目前研究分类监管的新规则带给这些财务公司不小的希望。"我们希望监管层能够给一类财务公司一些宽松的政策,提高我们的投资功能。"一位财务公司人士说。

但监管层可能不会轻易放松对财务公司的投资限制。一位业内人士声称,"监管者与具体操作业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财务公司业务定位上的分歧。"

早在20047月宏观调控进入第二年,股票二级市场低迷时,银监会修订、颁布了新《办法》,把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调整为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弱化了财务公司的投融资功能。

恰是这种紧缩式的监管方式抑制了财务公司投资二级市场的冲动,防范了风险。截至2006年底,财务公司资产规模达到8000多亿,不良资产率比2003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正常经营的财务公司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24%,成为资产质量最好的金融机构。

而两年之后,当市场面临流动性泛滥,股市快速上涨的局面时,监管层依然延续了这种严控手段。

"目前,银监会对于财务公司的业务要求仍然是,建立和完善资金结算系统和结算功能,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为集团和成员单位提供安全、便捷、丰富的服务,而不是集团的投资工具。"一位财物公司人士称。

对于这种定位,财务公司并不认同。一位财务公司人士表示,在目前流动性泛滥的时期,如何合理运用规模庞大的资金才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课题。财务公司应当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敢承担这个角色。

一位证券公司分析师则认为,目前财务公司的根本问题是专业性不足。不少财务公司本身就是集团的财务部挂的牌子,只有十几个人,思维还是老国企的思维,研发和技术能力远远不及那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职业队伍,这种情况下,投资二级市场的风险难以计算。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认为,但监管者或许不应该紧缩财务公司的投资功能,因为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它们确实有大规模投资的需求。如果堵塞投资渠道,它们的资金依旧会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资本市场。"监管者应该引导财务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资金的能力,或者鼓励他们将资金委托给更加专业的管理者。"他说。

分类监管政策的出台或许将会为这些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带来转型的契机。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