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上市冲刺:最后障碍回购债权
讯 本报见习记者 胡蓉萍 记者 孙健芳 7月31日,在海通证券上市第一天,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公布了新一届5位高管任命,同时向债权人发送了改制文件和建议回购的律师函,这一切暗示了银河证券在为2008年上市做冲刺。
不过,老银河不良资产的债权人们,却在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在说“不”。
瞄准上市
在海通证券上市第一天,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公布了新一届5位高管任命,拟聘任李梅、齐亮、王珠林、陈静、霍肖宇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公示将会持续到8月5日。
资料显示,列在前三位的高管——李梅、齐亮、王珠林,现任职务分别是国泰君安副总裁、中信建投副总裁和西南证券副总裁。
5位高管中仅有的两位银河证券“土著”——陈静、霍肖宇,分别是银河证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兼客户资产存管中心总经理、银河证券北京管理部总经理兼月坛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同样在上周,债权人之一的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收到了银河证券发来的长达30多页有关改制、上市的相关文件,文件中说“银河证券上市时间初定2008年上半年”。
事实上,银河证券的上市从其重组时候就已经确定。
2007年1月,承接了老银河证券优质证券资产和证券业务的新银河——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60亿注册资本金成立。其中,银河金融控股出资59.93亿元,成为控股股东。
银河证券上市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财政部用“三个没想到”来表扬银河证券的重组、改制和处理不良资产。
老银河遗留的不良资产的处置得到了最高法院“三终止”文件的配合。文件要求,各级法院对于银河证券不良资产处置相关诉讼,尚未受理的终止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审理等。
“各部委类似的配合文件还不少。”银河投资人士表示。据悉,作为直接监管部门的证监会,也有意将“券商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条款减少至两年,这样银河证券盈利不足2年,到明年上半年正好刚刚2年。
回购债权
在接收到改制相关文件的同时,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上周还收到银河证券发来的律师函,它“以志在必得的语调”建议长城资产放弃权益股份,并提出三种解决方案。其中一种,就是最近多次频繁向债权人提出的建议:回购。
事实上,回购权益股份正是银河证券上市之前在做的大量工作。长城只是诸多债权人中的一家而已。
作为银河证券债权人之一,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前后收购了农行剥离银河证券的不良债券大约9亿元。
银河内部人士认为,先期以低价贱卖了收益权,以便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处置不良资产速度快,促进改制平稳,于是银河证券估值就迅速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8月1日,刚刚前一天借壳上市修成正果的海通证券以48.20元收盘,去年净利润仅有2.27亿元的宏源证券也以34.75元收盘。同日,去年净利润最高的中信证券收盘价更是高达63.86元。
本来就“底子好”的银河,今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就达到37亿元,净利润总额14亿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即使是明年上市的银河股份,也将随着市场对券商股的预期而不断被估高。”
最后障碍
虽然银河证券上市已是板上钉钉,但在回购收益权的行动中,银河证券和债权人之间斗争会持续。
银河内部人士表示:“之前贱卖的我们要回购,之后还有的不良资产我们已经决定不再以权益股份抵债,而是直接还钱。”在收益权问题上,银河证券十分强势。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银河证券估值的提高和公司资金的充裕,尚未债转股的——如中信银行拥有的银河证券18亿不良贷款,银河已经不再打算进行债转股,而是直接还钱。
银河坚信,这比债转股来得划算。
而在2005年11月,银河控股与部分债权人达成一份协议,债转股价格为5元/股,这部分债权要求所有的权利持有人在上市之前不能转让。
2006年3月,银河证券因市场转暖而改变态度。银河投资将在债权人股权转让中获取一半收益。
2006年4月,因这一方案遭到部分债权人的抵制,银河证券曾同意买断价格为8元/股以满足部分债权人拥有无瑕疵股权的要求。
又经过几次变故后,现在,银河已经停止出卖。相反,已经出卖的正在和债权人协商回购;对于尚未还清的贷款,银河宁愿还钱而不是还权利。“我们现在有钱了,估值又那么高,当然想回购。”银河投资人士坦言。
但债权人十分坚持。
包括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债权人都表示,将不予理会银河证券最近发的律师函,因为自己权利得不到主张,那么它将再一次和证券公司失之交臂。而这次是连权益股份这样的影子权利都得不到。
“看谁能拥有收益权一直撑到上市。”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说。
而这,将成为银河证券上市的最后一道障碍。

- · 券商7月收入大增 银河证券一月佣金超10亿 | 2009-08-10
- · 肖时庆缘何被刑拘? | 2009-05-04
- · 肖时庆被刑拘 谁牵连了他? | 2009-05-01
- · 银河证券回应:肖时庆正接受调查 已辞职 | 2009-04-30
- · 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被拘 | 20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