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券商将步入上市之旅
讯 继中信证券、宏源证券之后,沪深股市券商板块又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海通证券。可以预期,未来将会有更多国内证券公司成为公众公司,因为上市是券商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个子太小”,多数资本金只有几亿元人民币,最大也只有几十亿元,与国际投行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资本金规模根本不可比。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投行巨头已是兵临城下。为了提高本土券商竞争力,争取上市不失为一种快速强身健体的良方。
近年来,鼓励符合条件的券商上市,也一直是监管部门的政策重点。2005年出台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方案》指出,监管层将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解决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问题,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而且,券商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已是全球性趋势,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投资银行无一例外均是上市公司。
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加快以及证券行业综合治理显现成效,行业系统性风险已基本释放完毕,基本制度建设日趋完备,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环境已有根本改观。而且随着近年来股市持续走好,证券公司业绩也大幅提升。同时,以创新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券商资产质量稳步提高,并已形成持续盈利能力,已初步具备上市条件。
目前我国共有104家证券公司,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所预期的,未来可能只会剩下30至50家。不过,从现在的104家变成30至50家主要是靠市场来选择重组并购,这其中上市制度非常重要。上市证券公司生命力将比不上市公司强得多,未来留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可能性也比不上市公司大得多。
其实,这一点可以从已上市的中信证券的榜样效应中得到体现。中信证券通过上市近年来逆势崛起,其资本实力明显提升,使其能够在行业低迷时进行一系列大手笔并购,积蓄能量: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成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全面接管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斥资7.8亿元,收购金通证券。中信证券也由上市前的中型券商,一跃变为净资本规模接近百亿元的国内同行巨头。
从中信证券近年来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到,上市给他们带来了完整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虽然有时候这种强制性规定短期内捆住了公司手脚,但是长期来看,却给中信证券带来了一种难得的发展条件。
可见,券商上市可以低成本地募集大量资金,迅速提高资本规模和对外扩张能力;而且通过配股、增发等方式,券商未来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后续资金支持,扩大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空间。同时,券商上市也是促进我国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券商上市后将把自己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信息的充分披露,可以有力促进证券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完善券商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中国证券报)

- · 券商上市系列报道 | 2007-08-30
- · 国泰君安IPO遇阻 上海可能将施援手 | 2007-08-30
- · 光大证券拟发行5.2亿A股 年底前上报IPO方案 | 2007-08-29
- · 券商上市系列报道 | 2007-08-22
- · 银河上市冲刺:最后障碍回购债权 |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