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君安IPO遇阻 上海可能将施援手(2)
1 | 2 |
条件成熟
尽管在财务及股权方面受困,但事实上,国泰君安已经初步具备了证监会规定的国内直接上市的硬条件。
在三年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国泰君安已经达标。据WIND资讯券商财务数据显示,国泰君安2006年净利润13.6亿元,2004年和2005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5160万元、1109万元。
今年3、4月份,国泰君安证券及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的工作,目的是使财务指标达到IPO每股净资产需超过1元的标准,为上市做准备。
根据4月5日股东大会通过的内部扩股方案,该次增发以每股3元的价格向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是10∶2。按增发前公司总股本47亿股计,应增股本9.4亿股,但虑及认购中的变数,公司计划增发8亿-10亿股;同时,国泰君安向第一大股东上海国资公司定向增发4亿股。
据悉此次增发的14亿股,已被全部认购,总股本增至61亿股。而根据未经审计的中报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泰君安净资产已高达80.15亿元,达到证监会的要求。
其董事长祝幼一曾在上周表示,券商上市的条件已经成熟。
据介绍,国泰君安在积极备战创新业务,已完成 《合格境内投资者资格申请材料》,正式上报证监会;全资控股了期货公司;还新设了信用交易管理部,积极推进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申报工作。
背后推手
无论如何,国泰君安正面着一次重大转折。
国泰君安内部人士称,现在上海市政府对于国泰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虽然汇金公司也有不少的股份,但它对于国泰的经营并不干涉,最终肯定还是要退出的,而方式则应该是在国泰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的途径退出。
有分析人士就此认为,由于上海市政府的话语权以及其一直以来对国泰君安上市的积极推动,并不排除国泰君安IPO进程有突然加速的可能。
此前上海市政府就多次帮扶过国泰君安。
2006年,上海政府曾一度动议将国泰君安和上海证券合并。
对此,国泰君安第一大股东上海国资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称,国泰君安不太可能跟上海证券合并,现在两家券商都有各自的发展思路,也都经营得不错,而且很难保证合并是否能出现强强联合的效果,因此这最多仅仅是个设想,IPO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1 | 2 |

- · 机构分歧上涨持续性 | 2009-02-20
- · 叶檀:国泰君安高薪事件核心是竞争力低 | 2009-02-09
- · 天价薪酬隐情 | 2009-02-09
- · 国泰君安否认“年薪百万”说 | 2009-02-09
- · 国泰君安天价薪酬最新进展:剩余年终奖将推迟发放 | 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