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3-20
安士莲
订阅

凯雷之殇

讯 记者安士莲 不知道大卫·鲁宾斯坦(DavidM.Rubenstein,凯雷集团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是否还坚持认为,旗下对冲基金暴露的违约问题无损凯雷信誉。反正他目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是给凯雷资本继续注资让其苟延残喘,还是坐以待毙等待其被清盘?

凯雷资本在美国东部时间3月12日晚间发表的声明宣称,“尽管已经不遗余力地与债权人协商,但是无法就融资事宜达成互利的协议”,并预计其债权人将会毫不留情地接管其剩余的资产。

截至3月14日,凯雷资本的债务违约已经达到166亿美元,其中57亿资产已经被债权人出售,剩余的资产也有可能很快面临被清盘的命运。

债权人耍“狠”

自3月5日以来,德意志银行、美林、贝尔斯登等债权人纷纷向凯雷资本提出保证金追加要求,共计4亿美元。无力支付保证金的凯雷资本向债权人提出了延期要求,但经过一周的洽谈之后仍被回绝。

凯雷资本2007年年报显示,凯雷资本的债权人包括花旗集团、UBS以及美林等众多在次债中爆出巨额亏损的华尔街投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尔街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在经历了巨额亏损和信贷紧缩之后,自身难保的华尔街银行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对贷款的条款更加苛刻起来。”

在致债权人的信件中,凯雷资本CEO约翰·斯塔博表示了他沮丧的心情,认为华尔街银行在贷款条件上已经表现得非常苛刻,“至此为止,凯雷集团都非常慷慨地支持我们,但是每次我们获得一点新的资金,交易商向我们索要的资金额度又进一步扩大。”

凯雷资本是凯雷集团旗下60只基金之一,于2006年8月成立于英吉利海峡的格恩西岛,并在阿姆斯特丹的欧洲交易所上市,初期现金投资6.7亿美元。凯雷集团共管理811亿美元的资产。

自去年7月份一轮流动性紧缩之后,凯雷集团就向凯雷资本提供贷款1.5亿美元,使其有能力向债权人缴纳保证金。

凯雷资本在2007年7月的IPO中募集了大约3.2亿美元,并通过短期贷款来购买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协会(FannieMae)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Mac)发行的217亿美元的AAA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凯雷资本通过回购协议,以上述证券作为抵押品,从银行获取贷款。如果证券的价值下跌,银行有权向凯雷资本索取额外的保证金,以便确保贷款安全,如果凯雷资本无力偿还保证金,银行有权出售抵押的证券。

截至3月14日,凯雷资本已有57亿美元的资产被银行出售。

殃及凯雷集团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额外的资金援助,凯雷资本极有可能破产。而如果这只基金破产,凯雷集团的业务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凯雷资本3月12日发表的澄清声明表示,凯雷集团并没有购买凯雷资本的任何证券,但是凯雷内部个人共持有凯雷资本所发证券的15%。依据法律文件,凯雷集团是凯雷资本的投资顾问。

鲁宾斯坦在3月14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正在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他表示,“60只基金中只有一只出现了问题,我不认为这会毁坏我们20年以来建立起来的信誉。”

加拿大某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吴雅楠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凯雷资本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凯雷资本的遭遇不会是唯一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金融市场可能还会承受更多的痛苦。”

中国投资者的机会

据公开信息显示,自2月15日以来,至少有6只对冲基金总计53亿美元被迫套现或转手。

而美联储频繁的降息和注资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法国巴黎银行信贷分析师An-dreaCicione表示,“市场已经意识到美联储的行动无法根治流动性问题,因此现在开始担心起对冲基金来。”

尽管私募巨头如黑石、KKR都在次债危机中受到重创,但是业内人士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仍将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金融力量。

而吴雅楠则认为,凯雷资本的损失对中国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而言或许是一场机遇。中国投资者应该谨慎,但不要恐慌。这一场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清除杠杆产品的潜在风险。

他说,“等到这一波信贷损失洗清之后,中国投资者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机遇就会来临,因为这时中国的QDII基金管理人就会慢慢学会考虑交易对手的信贷风险,并合理分配资产。”

启明维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邝子平也认为,业内任何一家大的基金出现问题都会对市场信心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却会敦促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更加谨慎。“投资人LP(有限合伙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肯定会更加审慎,而接受投资的企业在选择这些投资的时候也会考虑更多的因素。”

早在一年前次债危机尚未显出端倪时,凯雷集团合伙人威廉·康威评价美国宽松的贷款环境时指出,“我知道这种流动性不会永无止境,我知道这种状况持续得越久,结束时将越糟。”

现在看来,一切的确越来越糟。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