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真空期”划上句号 一月沉默或为技术原因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近日,两只新股——金堆城钼业和鱼跃医疗设备悄然展开路演推介,打破了新股招股“真空期”1个月有余的沉寂。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另外的27家IPO申请已过会的公司在等待监管层打响其上市的发令枪。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股市深受“融资门”、“大小非解禁”影响及新股破发屡现的情况下,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安排表现出了审慎的态度。不过,有知情人士称,新股网下发行电子化或是新股发行卡壳的技术性原因,新股发行有望在上述两只个股分别于上交所和深交所首尝网下电子化发行成功后全面放行。
电子化发行考验
细心的人士可以发现,自福晶科技今年2月26日招股以来,内地股市已经一个多月都没有新股上市,新股发行出现了少见的“真空期”。
“我们还没有拿到证监会的发行批文,A股发行还没有时间表。”4月2日,紫金矿业(2899.HK)董事会秘书郑于强告诉本报,“我们之前已经按照要求补充完一季度财务报表,该做的都做了,现在能做的就是等。”
从2007年3月份股东大会通过发行A股决议,到12月26日顺利获得证监会回归A股审批,紫金矿业这家期待早日登陆A股的国内最大黄金生产企业目前依然需要等待。
3月26日,紫金矿业股东大会批准将发行A股决议的有效期间延长至 “新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及新一次H股股东及内资股股东分别在类别股东大会后的12个月届满之日”。
事实上,和紫金矿业有着相似境遇的还有多家公司。安徽江南化工、浙江三力士橡胶、浙江滨海房地产集团等27家公司在过会之后都未能有招股的确切时间安排。而近日放行金堆城钼业和鱼跃医疗设备的消息仍然未能让市场得出新股发行完全开闸的结论。
统计显示,包括金堆城钼业和鱼跃医疗设备在内的首发已过会但未招股的公司总的融资额约为240亿元。
“这些未招股的公司总融资额并非很大,对市场的冲击有限。近期新股发行上市的速度与新发行基金的速度相差巨大,应该是监管层对于股市谨慎态度的体现,监管层可能通过增加资金、减少股票发行来引导市场。”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认为。
而有接近监管层和交易所的人士对本报表示,迟迟未能有新股批量发行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发行方式改革带来的技术考验。
据悉,新股发行将开始全面施行网下电子化发行,而金堆城钼业和鱼跃医疗设备分别是沪、深两市首只尝试电子化发行的股票。
“证监会要求交易所在金堆城钼业和鱼跃医疗设备发行完成后递交关于网下电子化发行的详细总结报告,确保网下电子化发行完全可行后才会准许其他新股发行。”该人士表示,这两天交易所一直在给各个机构做培训,网下发行的时候会涉及到众多机构,同时亦有大量数据,技术要求很高,证监会要求交易所必须确保发行顺利。
部分公司受拖累
实际上,批文的等待不仅打乱了一些公司的上市计划,也让有的公司深感时间成本的压力。
“我们手上还有几百亿的银行贷款额度没有用,公司的现金流很顺畅,我们又不是等着米下锅。”郑于强表示,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未受到影响。另一家拟上市公司滨江房地产集团董事会秘书李渊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一方面,市场形势不好,低价发行不划算;另一方面,发行安排一再推迟又影响到公司的一些安排。”已经过会的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领导也陷入了矛盾中。
“公司最初大致预计过会后一个月内必定能拿到批文,公司领导和保荐机构本来对招股已经有大概的安排,但现在由于仍不明朗,监管层也没有任何表态,公司发行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无限期往后拖。公司领导最近也时常抱怨公司上市真是‘生不逢时’”。
“在公司募集资金拟投向的几个项目中,按照计划最近应该有需要马上投资建设的,但募集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公司已经开始申请新的银行贷款。不仅仅是利息损失,主要是无法保证募集资金何时到位,对公司下一步业务如何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该人士同时表示。
而实际上,虽然紫金矿业表示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但却有分析人士表示,紫金矿业并不能完全不受发行安排拖后的影响。
紫金矿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公司已先用银行贷款约11.3亿元投入到了募集资金拟投项目中,占到了拟募集资金的20%以上,而公司计划用发行A股募集到资金后归还上述银行贷款。而事实上,银行贷款的增加已经让其财务费用明显升高,公司仅2007年上半年的利息支出已高达1.3亿元,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1.1亿元。
“银行贷款的成本高于二级市场融资的成本,光是这10多亿的资金,拖一个月下来可能利息成本就有几百万。”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

- · 新股永安药业发家史 | 2009-08-12
- · 探访新股永安药业周边环境污染 | 2009-08-12
- · 深交所严防炒新股 下函要求一日累积买入不超1万股 | 2009-08-11
- · 威创视讯IPO首发获通过 | 2009-08-11
- · 深交所严密监控 两新股半天涨幅超100%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