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冰点”破发A股估值体系重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赵娟 4月18日10时10分,中石油在历经15个交易日的护盘艰难之后,最终跌破16.7元的发行价。受此影响,上证指数收于一年内3094.67的新低,市场情绪降至冰点。
本月,中石油“破发”争夺战是最受关注的股市悬念,亦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风向标。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挣扎,以难以承接之力告终。
此前,中石油三度逼近16.7元发行价,此番破发则被认为是A股估值体系的全面崩溃,机构资金或将加深对市场平衡点的重新追逐与博弈,A股估值体系走上重建之路。
主力失守——破发
4月18日,中石油以16.88元开盘,之后一路探低。
当日9时37分,中石油探入16.8元之下。在经过33分钟的争夺后——10时11分,该股从1分钟前的16.70元直落到16.60元,成交16.5万手,此前市场在发行价位上观察到的护盘买单毫无作用,160万股买单瞬间被卖盘吞噬。
当日中石油以16.02元收盘。相对于上市首日48.62元的最高价,累计跌幅达67%。
此前,3月28日、4月2日、4月17日中石油曾先后三次触及发行价,而今日的破发,也直接诱发H股于10点以10.02港元开盘后低开低走,一度探至9.84港元,至11时30分,H股报9.86港元,跌2.38%。
“随着持续的下跌至发行价并由此带来的不断抛盘,明显是主力不得不放弃了护盘。”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综观这几次盘中表现,每次触及发行价后几乎都很快被买盘拉起。
4月1日,沪指暴跌143点,600只个股跌停,护盘主力将中石油托在16.80元关口上方;4月2日,中石油曾创下16.70元新低,但迅即被买盘拉起。
4月14日-18日当周,沪指一路跌至3094.67点,中石油破发命运堪忧。不过,4月15日,中石油在16.80元的买单一度达到接近2万手。4月17日,中石油在跌至16.72元后亦被拉起,收于16.87元。主力护盘迹象再次显露无遗。
但在持续不断巨大的卖盘之后,主力失守。
赢富研究所分析师李晔指出,按照现有市场估值水平,中石油没有任何道理不进入破发的行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Topview数据显示,4月初至现在,机构持仓仅从5%增加至6%,增加幅度为1%。因此,如果按流通盘40亿A股做粗略估算,护盘主力累计动用的最大资金量约为6.7亿元。
中石油的底
“仍然只能说市场是在底部区域,中石油依然不能买,现在看来,当时16.7元的发行价其实就定高了。”北京某基金经理认为。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认为,“中石油破发更多是心理影响。”
Topview数据显示,4月10日-4月16日,净卖出席位中,基金占据4席,净买入席位,基金只占两席。基金护盘一说并未得到验证,而以A字打头的券商营业部近日买卖活跃,例如,中金公司上海陆家嘴环路营业部席位A23751自4月2日连续10日净买入39794万元,列净买入第一位。而该营业部一直被视为QFII大本营,也被认为是中石油的做多主力之处。
“5000点下跌到4000点时,也许还有基金在拼命加仓,但现在从4000点跌至3000点,基金开始发抖了。在乐观的时候极度乐观,悲观的时候极度悲观,这是任何一个市场都逃不过的,”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表示,“能够确定的是,现在市场就是在等待不大的下跌空间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等待转好的宏观经济数据,短期内政策的利好已经无法带来真正的反转。”
民族证券研究员认为,中国石油是一个心理上的风向标,破发可以让空头力量得到一次集中释放,更深的意味是该股和大盘的最后一跌。
赢富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晔表示,部分机构利用中石油调控指数以实现战略撤退,现在该工具已经不需要了,而且即将公布的季度报告也无法维持现有股价了,破发也就理所当然。但投资者应注意的是,中石油破发是大盘见底的前提,而非充分必要条件。或许部分机构会利用中石油的破发,做上一波反弹,但是这只是短暂的自救行情,大盘离真正的市场底部还有相当的距离。
估值体系寻求重建
这似乎也在步步验证A股估值体系的全面崩溃,并意味着估值体系的重建已经展开。
“一季度对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一次估值的崩溃,市场PE由去年底40倍的水平迅速下跌至25倍(沪深300约20倍),击穿了我们年度策略30-40倍的预测区间。”安信证券的报告指出。
国泰君安于3月31日发布的一周策略宏观分析报告——《中国股市第二次推倒重来?》描述了中国股市目前市场信心高度缺失的严峻现实。
截至2008年4月18日,上证指数从6124点最低跌至3078.17点,在6个月时间内下跌了49.7%。
国泰君安指出,如此惨烈跌幅不仅为这些年世界股市所罕见,即便和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人造熊市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1-2005年那轮大熊市中,每次大级别的下跌幅度不过40%)。
“中石油的破发甚至有可能的股价继续下移,正是估值体系重建的一个过程。”一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Topview数据显示,自从4月7日以来,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机构资金净流出,累计高达248亿元,其中4月10日与4月15日短暂的小阳也是为机构更好地出货,两日的净流出量分别是35.76亿元与77亿元。
“在基金持续减仓之下,QFII却持续买入A股。两大机构资金的博弈将寻找一个估值的平衡点,这也将促成A股估值体系的重建。”一位基金经理指出。
上月中旬,招商证券在给私人客户的操作策略中指出,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重建将是 “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蓝筹品种估值回到12-15倍市盈率间 (对应A股价格为12-15元,H股目前为9-10港元)”;“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成长股的估值回到20倍市盈率区间 (对应A股价格为80-120元)”为标志。
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诠释着中石油的破发之旅。

- · 雷普索尔出售子公司 趋向中石油 | 2009-08-12
- · 中石油收购哈油田计划将推迟 | 2009-08-11
- · 中石油和中海油或竞购YPF | 2009-08-11
- · A股,央行让你振荡一会回家吃饭 | 2009-08-10
- · 你认为09年中国A股会涨到多少点 |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