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4-22
邓美玲 焦建
订阅

专家:通胀与增长,应优先保增长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焦建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了10.6%,CPI同比上涨了8%,从这点来看,抑制通货膨胀成为现阶段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任务,专家表示,要将治理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统一起来。但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保增长应该是个优先的政策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主任曹红辉表示,“我更支持保增长的观点。因为在增长的前提下,才能化解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同时能解决一些新增的压力,比如说就业的压力。”

曹红辉是在今日举办的“宏观经济季度解读”讨论会上表示这个意见的,同期参与讨论的业内人士还有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和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

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潘向东预测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0.5%左右,而曹红辉相对悲观一些,全年的增速可能是与世行之前的预测差不多,即9.5%左右。潘向东对今年经济相对乐观,但对09年却很不乐观。 

而对于今年CPI,曹红辉认为如果能控制在6%以内,就是个很大的成就。他更担心会出现宏观经济滞胀的局面。 

在谈及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时,祝宝良表示: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应该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而且这个通胀是全球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是持续性的,仅仅靠一个中国出台调控是非常难的。

既然这是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要解决也就不是一日之功。曹红辉说,目前中国政府要承担更高的宏观调控的成本。但是在持续的通胀压力下,保持经济增长和反通货膨胀之间并不矛盾。他说他之前最担心的情况就是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但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当下世界主体经济发展国家美国和日本都对经济发展前景比较悲观,对于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中国来说,怎么在增长和通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操作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具体的解决办法,祝宝良称,货币政策作用很有限,但是紧缩也是重要的。“目前来说主要的政策导向还是在通胀上,不能考虑过激。”而曹红辉认为,“美国在70年代的时候对通货膨胀非常痛苦,最后并不是靠货币政策,而是靠调控产业结构,降低了能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也是有这么一个长期的。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是目前很多国家头疼的问题,里根当政时期曾经针对美国的滞胀问题采取财政货币调节政策,最后的结果就是抑通胀,高增长,但是这个政策在现在出招,也不一定管用。”他还进一步说,“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光想调控不想改革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必须对外加强协调,处理好和其他各国的关系。目前有些国家对中国持有负面认识,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现在全球化的受益者是中国,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受益者。”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