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4-25
严钰
订阅

QFII抄底为何“先知先觉”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国务院批准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受此利好信息影响,今天股市全线飘红,收盘两市增逾9%,创历史最大单日涨幅。而在此之前,与国内基金一路杀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QFII云集的营业部席位早已大举建仓。

根据Topview数据显示,QFII在买入金额前十名中占到4席,而且包揽了其中前两位。此外,某家券商自营席位也跻身买入金额前五名。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护盘资金主要流向金融、保险、煤炭采选业、金属非金属等行业。由此看来,QFII领军的抄底部队明显先知先觉。中证登公司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QFII不断向其托管账户追加资金。到3月底为止,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和中银QFII的账户结算净额分别为32.12亿元、35.26亿元、28.49亿元和25.92亿元,均高于2月份。而3月14日获批的第53家QFII哥伦比亚大学更是在获批两周内就完成了A股开户。

其实,QFII抄底早已是市场公开的秘密。历史经验表明,屡次QFII“异动”,都可能成为反映大势的一种征兆。从时间坐标上来看,中国股市与QFII的不解之缘大都发生在A股暴跌之际,究竟是下跌的股市给了QFII机会,还是QFII利用了这样的机会呢?从对A股市场价值的判断上来看,在中国资本市场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才会导致投资决策的迥然不同。

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基于价值判断给出的市场底部,还是对政策的把握,QFII的判断都不差毫厘。而作为一个投资者,QFII抄底不仅无可厚非,相反还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参考的依据。如果QFII规模抵得上基金的一半,中国股市博弈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对于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股市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完善市场参与者结构,改变基金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各类机构参与市场博弈。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