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完善“打新”制度,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王林于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中博会“资本市场与中部崛起高层论坛”上表示,证监会正积极研究提高小额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方案,在此方案中,机构账户“打新”的中签率将适度降低。
然在此之前, 打新获利是机构利用手中巨额资金获利的一张王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使得机构打新股“几乎稳赚不赔”。
将适度限制机构打新股
王林在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证券发行制度改革,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新股发行方式。目前,证监会正在进行研究并多方论证稳妥方案,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的基本框架下,通过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的方式,或者通过将一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方式,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以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去年以来,打新股资金在新股发行与上市较大价差的无风险套利吸引下,大量囤积于一级市场,资金总量在一段时期甚至一直稳定在3万多亿元的规模。这导致了在申购中中小投资者中签率极低,也导致了许多新股上市后出现“首日暴涨、次日大跌、高换手、资金大转移”等现象,市场对改进和完善新股发行方式的呼声日益高涨。
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减小股市大起大落
目前,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使得打新股“几乎稳赚不赔”。之所以导致这种情况,是因为新股申购是资金为王,散户由于资金少,中签率低,无力与机构竞争,导致绝大部分筹码落在机构手中。为了获取暴利,机构主力在二级市场交易第一天往往会猛拉股价,将股价推高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吸引散户跟进后再乘机抛售筹码。这也是造成新股在上市首日暴涨,此后便一路下行的根本原因。
此外,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导致新股发行的市盈率非常高,而发行市盈率越高,从源头上为二级市场输入的“泡沫”越多。然而,如果新股发行制度完善,赋予小额资金更多的机会,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得配售份额而放弃相关责任的动力就会减弱,就有利于使新股发行趋向一个合理的区间,从源头上减小二级市场的估值泡沫。
对此,王林表示:“解决问题根本之策,是采取措施,逐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或者将一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方式,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好措施。同时,也不妨恢复以前的“优先满足市值申购”原则,根据二级市场的市值配售,鼓励二级市场投资。同时,改变询价权完全掌控在机构手中的现状,提高中小投资者对新股询价和申购的比例。
因此,在新股询价和申购中,假如采取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政策,以改变一级市场被机构主力牢牢掌控的现状,提高小资金新股申购中签率,将减小股市的大起大落,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 中国股市险在何处?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
- · [收评]洗盘愈疯狂,后市愈强劲 | 2009-08-10
- · 私募调查:8月看涨者在减少 |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