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企扎堆借壳,地产商“命悬”资金链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随着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成交量的萎缩,地产商融资渠道减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房地产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方式“借壳”上市。业内人士认为,以较低的成本尽快进入资本市场,扩张融资渠道,成为地产商解决资金链危机的救命稻草。
近30家房企借壳
仅5月份以来就有十多家房地产企业拟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5月29日,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房地产业务借壳大连金牛,将中南房地产所持有的10项共计50.95亿元的房地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5月27日,浙商集团将旗下超过45亿元的房地产业务注入SST亚华;19日,中住地产将通过定向增发重组SST重实实现中住地产的整体上市;5月6日,ST天桥向信达投资、深圳市建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建信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元投资和赣粤高速定向发行,收购上述公司所持有的有关房地产公司的股权。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ST公司寻求资产重组保全壳资源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为获得更多融资渠道,这些ST公司的“壳”就成了地产商的最佳选择。
所谓的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成交量萎缩,地产商资金吃紧
分析人士称,在央行宣布实行紧缩货币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基本上拒绝了对地产商的开发贷款,这让地产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金瓶颈。
而在市场方面,传统的交易旺季不旺,表明市场观望情绪浓重,不愿等待的自住需求在春节后已经得到阶段性集中释放,下一次释放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压力将越来越多地向开发商转移。至5月初,主要一线城市并没有出现预计中的成交量爆发,深圳和北京的房展会也未能对成交起到预期中的刺激。成交统计数字显示,除上海成交量同比环比均出现增长,北京、深圳、广州三城市五月初的交易量均出现同比下降,环比或者增加不大,或者下降。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表示:“08年的房地产特别困难。只有钱加上地、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公司三部分加起来,才能够建成房,如果是08年缺钱,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开发商和土地是变不成房子的。”
可见,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为获得更多融资渠道,这些ST公司的“壳”就成了地产商的最佳选择。分析人士认为,2008上半年的货币紧缩,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调控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如果把楼价真的打下来,对整体经济并没有太大好处。所以这个时候放开地产公司的股市通道,也很正常。

- · 东方银星“麻雀变凤凰”幻灭华锡集团中止借壳计划 | 2009-08-12
- · “借壳王”刘梦熊退居二线 | 2009-07-28
- · 西旅西饮整合无期限延后 曲江另谋“壳” | 2009-07-13
- · 消化存货房企2009难逃的课题 | 2009-06-30
- · 中小房企借壳忙 | 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