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7-14
刘伟勋 胡怡琳
订阅

中国粮油第一案 王伟“盗油”路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伟勋 胡怡琳 1个月前还是红火景象的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中盛”)如今“黄了”。

那些排队拉油的大型罐车不见了踪影,办公室内已是人去楼空,除了一个个高大的白色储罐,最显眼的就是大门口锈迹斑斑的地磅,以及贴满法院封条、公告和裁定书的二楼前台。

这家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民营食用油贸易和精炼企业,因爆发出总额可能高达20亿元的棕榈油盗卖案而迅速瘫痪。多家企业在此存储的大量棕榈油不翼而飞。此时距离34岁的宁波人王伟以3200万元的价格从上市公司中盛粮油(1194.HK)接盘天津中盛,仅仅一年时间。

天津中盛的储存能力大约相当中国棕榈油年进口量的5%。通过近一年时间的 “预售”,天津中盛人士称,王伟掏走了客户存在这家公司至少价值4亿元的棕榈油。

大案爆发

7月10日,本应是天津中盛的发薪日,但该公司的100多名员工第一次没有拿到上个月的工资。对于公司前景和自己的去留,他们中的很多人感到迷茫,尽管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为他们请来了两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内,在业内颇具名气的天津中盛陷入了建厂8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一个合同纠纷使得这个盗油案浮出水面。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杭州热联进口有限公司诉宁波杉科有限公司、天津中盛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一案中,因诉讼保全需要,6月13日,查封了天津中盛33号罐内的2500吨大豆原油。天津中盛涉嫌盗卖客户棕榈油一案由此正式曝光。

在随后的不足一个月时间内,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浙江中大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恒丰银行有限公司杭州分行、农行宁波分行营业部等多家公司和银行,纷纷向当地法院起诉天津中盛及其关联公司,涉及仓储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证开证纠纷、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等。杭州、宁波、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的受理法院因诉讼保全需要,冻结、查封了天津中盛几乎全部资产和银行存款。

其中,杭州市中院查封了天津中盛名下坐落于天津的所有房屋、国有土地使用权、资产包括库存油;浙江省高院对天津中盛及相关公司和当事人的1.97亿元财产进行了保全。

事实上,天津中盛案件中牵涉到的企业还远不止于上述已经提起诉讼的公司和银行。消息人士称,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宁波宁兴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物产集团下属国际贸易公司都被牵涉进来。其中,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的货物损失大概在2.1亿元,宁兴涉及此案的金额达4亿元,但由于其中涉及银行担保,预期风险将由相关银行承担。

目前,已有客户雇用保安对天津中盛的部分储罐进行24小时看守,以防止剩余的棕榈油继续丢失。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本报,天津中盛涉嫌盗卖的棕榈油价值约20亿元,其规模创下了业内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数字本报未能从负责办案的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二支队获得证实。

目前国内棕榈油的现货价格约为1万元/吨,若以此估算,天津中盛涉嫌盗卖的棕榈油约为20万吨。该公司共有30多个储罐,总存储能力不超过30万吨。

天津中盛一位人士说,企业内部流传的说法是,公司的涉案金额总计约为十几亿元,其中价值4亿元的棕榈油被盗卖,其余部分是被实际控制人王伟卷走的公司资金,包括银行贷款。

“预售”业务

业内人士透露,王伟接手天津中盛后,便开始做起“预售”食用油的业务。其“预售”的食用油,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委托天津中盛代为存储的客户,但这些客户并不知情。

这种操作未经客户允许,实际就是盗卖,风险很高,只不过此次案发前,天津中盛盗卖的油,基本能及时补上,客户也未察觉。

“天津中盛‘预售’的食用油,一般比市场价格低100元/吨左右,因此吸引了不少客户。”上述业内人士说。

天津中盛盗卖客户存储的食用油,客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便利条件。豆油、棕榈油等食用油和液态化工原料一样,由于储罐的容量一般都要比单家企业所需量大很多(目前主流的储罐容量从1200公吨/个-10000公吨/个不等),通常一个储罐可以混存多家公司的食用油。同时,外贸公司的仓储部控货部门,通常和业务部门相对独立,只会定期进仓储公司进行核查,这就导致了货被逐渐卖出,但货主有时候并不知情的情况出现。

此外,客户的监管疏忽,也为天津中盛提供了作案空间。知情人士称,由于天津中盛是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四家粮油企业中最大的公司,出于信任和工作便利,一些客户把提货单交给天津中盛保存。一家国有企业,尽管在天津中盛派驻了经理部并在合作初期经常测量储罐内的棕榈油数量 (俗称“打尺”),但后期则很少再进行“打尺”。

疑似路径

“预售”业务在食用油行业并不罕见,在一些风险控制较弱的仓储公司时常出现。通常来说,仓储公司“预售”客户货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自己和其他客户救急,二是利用时间差赚取差价。

通常而言,预售相当于先卖出,再买进回补。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棕榈油价格下跌,则仓储公司可以从中获利;但是如果价格走势相反,出现上升,则仓储公司将面临亏损,因为这家公司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来回补仓位。

下转32版

上接25版

  目前尚不清楚盗卖客户棕榈油的真实动机。业内人士猜测,王伟可能是把“预售”作为一种正常的业务模式,从中获得利润;也可能是王伟控制的其他公司自己资金链紧张,或者做食用油期货业务导致大量亏损,急需资金而又无法及时将盗卖的棕榈油补充入库。

知情人士称,今年3月份开始,天津中盛就大量向外发售棕榈油,案发前储罐内剩下的棕榈油已经不多。

这个月份,棕榈油期货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棕榈油0809合约为例,当月跌幅超过17%。不过,在最近的几个月走稳,并震荡上行,目前的价格约在10500元/吨。

“天津中盛在这个案件中的角色是提供储罐的仓储公司,真正幕后操作的可能是王伟控制的其他公司,比如浙江协凯。”一位消息人士说。

天津中盛隶属于上市公司中盛粮油时,运作较为规范,加之公司仓储量较大,距离天津港码头较近以及进出口通关手续办理较快,吸引了很多优质客户,包括大型国企、跨国公司以及众多的大型贸易公司。

消息人士称,应该还有贸易公司与其里应外合。

据称,一家贸易公司就是偷货的参与方之一,这家贸易公司还在上海拥有楼盘。

上述贸易公司曾与宁波宁兴公司有过业务来往。案件发生之后,宁波宁兴公司也因此遭受损失,不过宁兴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拒绝接受本报的采访。

消息人士称,这家偷货的贸易公司比较神秘,除了宁兴公司和放贷的银行,“外界都不清楚公司的具体名称和背景。”该人士称,这家贸易公司疑似通过贸易为房地产项目进行融资。

“并不排除还有其他类似的贸易公司和这家公司在做同样的事。如果这些公司都只是些空壳公司的话,那这就很明显是蓄意偷盗货物获取资金的行为了。”消息人士称。

“棕榈油价格如此飞涨,偷盗出的资金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也未尝不可。”业内人士说。

7月初,国内棕榈油的现货价格已超过1万元/吨,比2007年6月王伟接盘天津中盛时的8000元/吨涨了20%以上。

关键人物

6月中旬开始,天津中盛的业务经营陷入停顿,至7月初全面停产。目前除少量值班员工外,大部分职工开始“放假”。

该公司一位留守的高层说,企业已无法正常经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并商讨职工安置的方案。

目前,天津中盛的实际控制人王伟已被通缉,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陈宝和负责销售、中转业务的副总经理白长敏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王伟,浙江宁波人,1974年3月出生。去年6月,王伟控制的上海誉宸投资有限公司、香港誉和投资有限公司和宁波协凯进出口有限公司,以3200万元的价格从中盛粮油 (1194.HK)手中购买了天津中盛的全部股权。

天津中盛于2001年建成投产,主要从事食用油的仓储、精炼和销售业务。中盛粮油公开的资料显示,在王伟出手之前,天津中盛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和2006年的税后净亏损额分别为9600万元和1.64亿元。

知情人士称,王伟最初是一家跨国饮料巨头的业务代表,之后转战上海房地产市场掘得第一桶金,随后在天津和南方地区开展利润丰厚的食用油进口业务。在收购天津中盛之前,成立于2003年7月的宁波协凯已在食用油贸易领域积累了大量资金和人脉资源。

王伟接盘天津中盛后,自己并没有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而是把这两个关键职务交给了陈宝,后者是他的发小、同学和曾经的司机。

王伟接盘天津中盛后,自己并没有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而是把这两个关键职务交给了陈宝,后者是他的发小、同学和曾经的司机。

知情人士称,天津中盛的日常工作由陈宝主持,王伟很少露面,一年以来到公司的次数不超过10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一个细节是,王伟通常是陪着一些重要客户和银行人士来到天津中盛,有时他会要求公司暂缓发货,等他和客户到来时再集中发出,以展示公司业务繁忙的景象。

此次事发前,王伟给员工留下的印象是低调平和,谈吐朴实。

(本报记者姜雷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