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8-12
邓美玲
订阅

增发遇冷 券商包销惨遭套牢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股市的持续低迷,浓重的观望和悲观情绪使得上市公司的增发倍加艰难,这背后大声叫苦的除了上市公司本身外还有作为承销商的券商们。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一段时期,券商为包销已经掏出了近30亿元。而这些包销的部分股票更因为股价跌破发行价而惨遭套牢。

券商为增发自掏腰包

8月初,特变电工公开增发受阻,主承销商东北证券和民生证券、民族证券、国信证券最终包销了647147万股增发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73.54%,包销金额高达11.47亿元,这创下了今年以来券商包销的最高纪录。

除了东北证券外,陷入“包销门”的券商频频出现。7月4日,海通证券被动包销浦东建设增发股9213.78万股股份,占公司增发后总股本的26.63%。海通证券为此拿出了9亿元现金,此后海通证券一跃成为浦东建设第一大股东。

国内最有实力的券商中信证券在今年也难逃“包销门”。7月25日太钢不锈公开增发,这次增发让中信证券最终包销了3894.7万股余股,占发行总量的11.5%;此外,在冠城大通的公开增发中,作为主承销商的中信证券又不得不包销了3191.17万股,按照8.66元的增发价格计算,中信证券为此付出了2.8亿元的现金。

此外,因为增发不利被动包销余额的券商还有宏源证券,在7月1日合加资源公开增发过程中,宏源证券作为主承销商被迫认购了1217.4021万股余股,占发行总量的40.6%。

除了目前已经产生的30亿券商巨额包销外,这种被动包销的可能性还将延续。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发行上市的公司至今已有12家股价低于首发价;以上周五(8月8日)复权后的价格计算,2007年至今实施各类增发的225家公司中,低于增发价超过110家。一旦破发,券商包销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

券商包销惨遭套牢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前都会和主承销券商签定协议,约定在承销期结束时,作为主承销商的券商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往往被一抢而光,包销方式不仅能给券商带来更多佣金,而且对券商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随着股市接连跌破3000点、2800点、2500点之后,投资者信心被严重打压,市场观望和悲观情绪浓重,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增发不顺成为常态。一位券商业人士称,“虽然可能包销的费率会高些,但毕竟还要承受风险。发行人基本上都希望我们承诺包销,而现在(投行)竞争如此激烈,我们也比较被动。”

熊市中券商被动包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最坏的情况也随之而来。由于股市的持续下跌,股票的净值快幅缩水,自掏腰包买入大量增发股的券商们不得不面对资产大幅亏损的情况。中信证券包销的太钢不锈8月11日收盘价为7.95元,距其10.46元的发行价格已经下跌24%,中信证券亏损9775.7万元;冠城大通目前股价仅为7.19元,对比8.66元的发行价,下跌幅度达16.97%,中信证券亏损4691.02万元。

8月6日,特变电工复牌第一天,当天股价下跌1.65%,收盘价为17.26元,东北证券、民生证券、民族证券、国信证券因包销亏损3041.59万元。截止到11日,特变电工收盘价为为17.04元,较17.73元的发行价已经下跌超过3.5%,四家券商损失巨大。

对于券商来说,被动包销然后忍受股价下跌是个极其痛苦的过程,但也有专家称,余额包销不一定都是坏事,从历史来看,券商包销的股票最后都能有不错的表现。而且随着股市的下跌,增发股票的价格也随之调整,若市场好转券商包销的股票将能有不错的表现。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