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8-25
杨冬
订阅

平安洽购广商行 或担35亿不良资产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冬 中国平安的“大银行战略”正在以不菲的代价继续推进,其将可能与广州市政府共同承担广州商业银行约70亿元的不良贷款,以获得进入广商行的筹码。

消息人士透露,平安聘请了一家外资投行对广商行进行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同时就不良债权问题正与广州市政府进行接洽,可能的结果是,平安与广州市政府各负担一半广商行的不良资产。

大银行战略

据悉,本次并购主体依然由平安旗下的子公司平安保险担当,并购完成后,广商行将与平安银行合并,其84个营业网点也将全部换上平安银行的新招牌。

为完成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驾马车”并行的发展战略,平安在银行业上的并购步伐无疑是急促的,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未来将重点发展银行业。

在该战略的指引下,平安近几年开始对国内银行业展开一系列的收购。2006年初,平安竞购广发行,最终不敌花旗被迫退出。2006年7月,平安出资49亿元收购深商行89.24%的股权,随后深商行与平安银行合并。2006年下半年至今,平安与深发展大股东新桥投资一直保持密切的接触,以寻求时机并购深发展。2007年底,市场传闻平安与招行携手并购台州商业银行。

据了解,目前平安银行仅拥有深圳、上海、福州三家分行,其泉州分行将于今年9月份开业。立足于华南地区的平安银行,至今在广州却没有一家网点。

急于获得重组的广商行,正好为平安实现“大银行战略”提供了并购的机会窗口。接近平安高层的一位人士透露,平安聘请了一家外资投行对广商行进行尽职调查,目前资产核查工作已接近尾声,与广州市政府关于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正在洽谈,根据双方的初步态度,如并购成功,平安和广州市政府或将各自负责处置半数的不良资产。

记者就此致电广州市金融办,一位负责人称不方便发表任何意见。上述人士表示,初创时期和某些市政工程的不良资产将由广州市政府负责处置。

按照广商行70亿元的不良资产,平安将负责处置35亿元,再加上股权的收购价,对广商行的并购金额将大大超过深商行。

并购完成后,除北京外,平安银行将初步完成在一线城市的战略布局。

艰难的重组

不过,由于广商行内部不良资产众多且复杂,这依然是一场艰难的重组。

12年前,广商行从成立伊始就先天不足,也为其在此后12年经营历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埋下了伏笔。

在广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在合并49家当地城市信用社后,广商行于1996年9月宣告成立。这些城市信用社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两家更是因高息揽存造成巨额亏损。

广商行一位人士称,目前的坏账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成立之初已经有的。

据测算,截至2007年末,按照五级贷款分类法,广商行不良贷款规模高达70亿元左右,不良率为22%左右。

大量的不良贷款使得广商行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在银监会规定的2007年1月1日城商行“整改大限”的压力下,2006年12月,广州市政府成立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广商行、万联证券、珠江资产等广州本地金融机构的重组工作。

按照最初的重组方案,广州国际控股集团作为广商行的控股股东,要先剥离广发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再引进战略投资者。但面对巨额的不良债权,注册资本仅有23亿元的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显得力不从心。

于是,直接引进战略投资者来为不良债权买单,成为了广商行重组的现实选择。

消息放出,淡马锡、东亚等外资机构和国开行等中资机构闻讯纷纷前来洽购,但无一例外的在不良债权处置问题上要求由现实控股方负责处理大部分。

谈判破裂,由此陷入僵局。此时,在2007年整个银行业经营业绩出现“井喷”的大环境下,广商行的盈利状况也得到了改善。2007年末,广商行实现盈利4.2亿元,虽然资产利润率仍然在0.48%的较低水平徘徊,但其882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却处于国内城商行中的较高水平。

显然,广商行相对庞大的资产规模和遍布广州的84个营业网点,使其在并购市场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这与急于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和网点数量的平安银行不谋而合。为完成一线城市的战略布局,2008年年中,平安悄然开始对广商行进行资产核查。

鉴于前几次重组失败的教训,控股方在不良资产处理的态度上也渐渐有了些许松动,这使得平安在进入并购程序之前就获得了先天性的优势。而相对于淡马锡等先行者,平安面对风险的勇气和其在广东地区良好的人脉,或将帮助其打开广商行神秘的并购之门。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