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银行集体逼债,高新张铜“高危”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自高新张铜的巨额亏损浮出水面之后,13家大银行联手将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随后,债券人纷沓而至。同时,原高新张铜的法人代表郭照相也被立案调查,高新张铜成为深圳中小板市场第一家被“ST”企业。
债台高筑
据半年报显示,目前高新张铜上半年短期借款高达7亿元,占总负债规模的近一半,占总资产的37.5%,而公司整个负债率为64.6%。目前,每天到高新张铜讨债的人络绎不绝。包括银行、供货商、诸多客户及讨薪工人,保安需要负责把这些债主们统统拒之门外。据了解,现在起诉高新张铜的企业的13家银行与公司存在贷款诉讼,总金额高达7.46亿元。
业内人士称,目前高新张铜巨债压身,此前苏州银监分局和张家港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向高新张铜的债权银行通报情况,希望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但由于各家银行都希望率先解决自身债务,分歧较大,故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另据一家债权银行表示,高新张铜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中国高新和张家港杨舍镇资产经营公司,正计划联手拿出1亿元资金,以维持高新张铜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据了解,所谓的1亿元并没有到账。ST张铜证券事务处人士表示。对于该企业目前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传言,只是隐讳表示“银行的资金就像是血液一样,资金没法周转,生产方面也遇到困难,目前就是一个节点。”
败落轨迹
高新张铜危机全面爆发始于今年年初。2月28日,上市一年多的高新张铜披露了2007年业绩快报,称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420万元。而4月28日,公司的业绩修正预告却称,公司2007年巨亏1.82亿元。此外,在业绩修正报告出炉之前的3月6日、3月7日,郭照相出售高新张铜股份1120900股,占高新张铜股份总额的0.28%,出售的价格区间为12.07元/股至12.57元/股。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12月11日、12月12日,郭照相已在11元左右的高位出售1124600股。
高新张铜的财报乱象引起了管理层注意。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江苏证监局于开始对高新张铜立案调查;7月1日,高新张铜业绩公告再次“变脸”,称2008年1月-6月业绩预告修正为净利润预计亏损7500万元左右,而此前公司于4月28日的一季报上半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以内,而到了8月30日的年中报,这个数字增加了2000多万元达9641.46万元。
7月11日,高新张铜确认郭照相被立案调查;8月30日,13家银行将高新张铜告上法院,两天之后的9月2日,高新张铜被深交所特别处理,成为中小板设立以来第一家被ST的企业。

- · 汇控增持印尼经济银行股权 | 2009-08-12
- · 东亚银行计划明年上海上市 | 2009-08-12
- · 浦发银行: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年内不存在加息可能性 | 2009-08-12
- · 美国年底可能有140万人破产创新高 | 2009-08-11
- · 光大银行上半年净利34.3亿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