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生:抄底华尔街要学巴菲特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9月24日,著名的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长华生教授在接受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经济的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中国尚未到达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地步。宏观政策仍需在审时度势中进行调整。
而对于印花税单边征收政策,华生认为这只可能引发短期行情,对于长期走势没有根本影响,市场仍会自己寻找合理的估值水平。而对于抄底华尔街,华生认为可以适机进行,关键取决于购买什么样的资产。巴菲特或许是个好的榜样,他并没有买便宜的金融资产,他买的是受到金融风波影响的优秀企业。
以下是访谈的具体内容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
华生: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内外二方面,特别严重的是外部环境。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和年初更加严峻。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一个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影响到美国而且波及到全球。但是现在它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冲击有多大,将持续多长时间,现在都还不明朗,这就增加了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我们现在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及其它债券,它们都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现在的危机首先影响到了这些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如果这个危机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出现大幅度的衰退,那我国的进出口就会受到大幅影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对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现在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通胀水平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表示着我们可以放松对通胀的警惕了。现在一些生产资料价格及工业品出厂价格仍然处于继续上升的状态,而我国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产品价格又严重扭曲而且是朝低的方向扭曲。从这个方面来看,通胀的潜在压力并没有得到放松。
此外,我们现在说要节能改排,保护环境,要求调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这些都会对通胀造成压力,我们现在依然面对现实的潜在的通胀的中期压力,不是短期的。
:国家的宏观政策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您如何看待这个政策转变?
华生:国家政策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正是反映了我们国家正面临着两难局面。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并没有放缓。虽然CPI的数据一直在往下走,但如果我们国内的能源价格没有被严重低估,那么这个往下走的数据就是一个很大的缓解。但事实不是这样,现在价格改革迫在眉睫,中央也重视这个问题,因此通胀不能放松。
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遇到了一些困难,出口大幅下降,相当多的企业产能下降甚至一部分企业倒闭。
我们现在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环境、食品安全、以人为本的生命保护、劳动保护保等各个方面,很显然这些对经济增长来说会带来一些成本。
:您觉得当前的宏观政策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有没有偏重点?
华生:我觉得这个倾向不是很明显,就目前来看,保经济增长和防通货膨胀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但是我们的宏观政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反应的。所以未来会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主要要看未来经济的走势,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下一步经济增长速度掉得非常快,宏观政策会着重在“保”的方面。反过来,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还能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是通胀上升,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到“控”的方面。
:现在美国政府是采取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之前也有人提中国经济刺激方案,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华生:目前这个必要我觉得不存在。中国的情况和美国完全不同,我们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因此现在我们不需要去急急忙忙地挽救中国经济,只是我们要注意走势。
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房地产市场。在美国,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而造成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接着带来整个全国性的金融系统的危机。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它对我们的金融系统没有危险。
:如果未来宏观政策发生变化,您预计最可能是什么样的变化?
华生:其实国家的政策一直都在做些调整,比如前段时间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下调,印花税的微调。这些都是结构性的调整。从量上来说, 国家在货币政策上也有所松松,比如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未来政策的变化还是要看经济发展的方向。现在中国的经济整体上还是健康的,如果国际环境不出现特别大在的变动,我觉得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这个水平会比过去的二年低。同时我们的通胀也将处于一个能够接受的水平。
:前段时间监管层宣布单边征收印花税,您觉得它对中国股市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华生:我们的印花税经历了之前的一次调整后定在千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很低的水平了,所以这次印花税单边征收,我觉得对于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上次印花税大调整时我就说这个对股市产生的作用是很短暂的,中长期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我觉得这更加表明了政策的一种姿态:减轻投资者的交易费用,说明政府对于证券业的扶持。证券市场归根是由它的估值水平决定,特别是进入一个全流通的时代,市场会自己寻找合适的估值水平在哪里,这不是靠印花税能改变的。
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政策市,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但是自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的股市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反映经济的基本面,现在的股市在不断地摆脱政策市。中国股市的时间太短,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太重,中国股民要成熟起来还需要时间。
:现在一些外资投行的报告对中国的投资者产生了一些的影响,像上次龚方雄的报告出来股市立马大涨,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华生:这个并不能说明外资投行的影响力,而且那次股市马上又跌回去了。其实这个事件的关键在于它说了中国政府要做什么。
我觉得现在外资投行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在下降的,以前人们还有点迷信,但现在不一样了。看这次的华尔街危机,这些公司的表现并不好。在股市上听任何人的话都是有风险,你永远要有自己的判断。股市上没有神仙,也没有先知先觉的哲人。外国投行,国内投行和所谓的股评家的话都不要轻易相信,事实证明他们经常讲错话。
还有一点,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他说了什么,也许是有什么动机,也许是没有。如果你自己有主见,有判断力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分析人士说这次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机构进军海外提供了好机会,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华生:总体来说,有一定道理,在低迷时买到便宜东西的可能性更大。在火爆的时候,一是贵,二是人家可以还不卖给你。但是这取决于你买什么资产。现在危机还在发展中,有些东西你现在觉得便宜了,可能再过几个月还是贵得要死。像巴菲特最近也在大手笔地购买资产,但他并没有买便宜的金融资产,他买的是受到金融风波影响的优秀企业。

- · 【传媒视角:互联网已死】 | 2009-08-13
- · 中新网:专家齐声否认印花税上调传闻 | 2009-08-12
- · 通胀预期下的疯狂 | 2009-08-12
- · 下半年通胀预期更浓 疯狂还会延续多久? | 2009-08-12
- · CPI、PPI降幅不代表通胀远去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