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中国企业IPO总体规模大幅下降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王毕强 ChinaVenture (投中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日前发布的 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IPO 市场研究报告称, 2008 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IPO 总体规模大幅下降,其中VC/PE 背景企业IPO 规模同样呈现下降趋势,IPO 数量和融资金额环比降幅均超过50% 。
该报告称,三季度中国企业IPO 总体数量为30 家,环比减少46.4%,同比减少60.5% ;总体融资金额为 30.19 亿美元,环比减少 58.8% ,同比减少达到 86.5%。其中,VC/PE 背景企业IPO 数量7 个,环比减少 50.0%,同比减少 77.4%;融资金额5.21 亿美元,环比减少 55.5%,同比减少 94.1%。
进入2008 年以来,VC/PE 背景企业IPO 平均融资金额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三季度仅为 7449万美元,环比下降 11.0%,创 2007年以来新低。
从IPO 回报率来看,本季度VC/PE 背景企业IPO 平均投资回报率为 1.97倍,环比下降37.0% ,同比下降 73.4%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受挫,投资回报率同样创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
新股发行趋于谨慎
该报告认为,鉴于中国金融市场相对较为封闭,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力远大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因此,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以及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成为境内证券市场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低迷的证券市场导致上市公司市盈率偏低,拟上市企业及各交易所都会对新股发行持谨慎态度。
三季度共有18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数量环比减少 48.6%,同比减少 56.1%;融资金额 19.88亿美元,环比减少 59.4%,同比大幅下降86.7%。
深圳中小板 IPO数量和融资金额环比均大幅下降;上交所IPO 数量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融资金额同比大幅减少。其中,深圳中小板仅有 17家企业IPO ,数量为2007 年以来最低水平,融资金额为10.32 亿美元,环比减少 50.7%。
三季度中国企业境内IPO行业分布较为平均,涉及11 个行业领域。其中,制造业企业境内资本市场IPO数量7 家,在所有行业中数量最多。制造业企业IPO数量占境内IPO 总数量39.0% ,较上季度相比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从融资金额上看,能源及矿业占融资总金额比例锐减,由上季度的 59%下降至8% 。制造业取而代之成为占境内融资总金额比例最高的行业。大盘蓝筹中国南车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其融资总额达到 65.4亿人民币(9.56 亿美元),占境内制造业融资总额的 78.3%。
海外上市严重受阻
该报告认为,2008 年第三季度,伴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扩散至全球,欧美及亚洲各主要股指数均大幅下挫。特别是几大主要金融机构的倒闭,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使得二级证券市场进入新一轮恶性下跌,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 IPO进程受其影响严重受阻。
三季度共有 12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IPO ,环比减少 42.9%,同比减少 65.7%;融资金额10.31 亿美元,环比减少 57.6%,同比减少 86.0%。
其中,香港主板 IPO企业数量4个,环比大幅减少 60%,同比减少 75%;新加坡主板 IPO数量3 个,环比减少 50.0%,同比减少 76.9%。纳斯达克IPO 数量1 个,同比减少 50.0%,与 2008 年前两季度持平。纽约证券交易所有两家中国企业 IPO,超过2008 年前两季度水平。
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IPO 数量占境外资本市场IPO 总数量比例仍为最高,二者之和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58.0% ,但所占比例与 2008 年二季度相比有较大降幅。从融资金额上看,香港主板占境外资本市场 IPO融资总金额81.2% ,新加坡、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仅占 18.8%。
三季度制造业、传媒娱乐、食品饮料等行业IPO活跃,三者IPO 数量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 76.0% 。从融资金额上看,制造业占境外IPO 融资总额78.0% ,取代了上季度表现突出的连锁经营成为融资金额最高的行业。
该报告预测,海外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将持续减弱,同时,国内证券市场的疲软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2008 年第四季度,投资机构在纽交所、纳斯达克等海外资本市场的 IPO 退出仍将极为有限。伴随着市场的不景气,机构PE-VC 化投资趋势将会显现,多数投资者将放缓其投资企业上市计划,以等待经济回暖。

- · “中国奇迹”八成靠全球技术 | 2009-08-13
- · 【传媒视角:互联网已死】 | 2009-08-13
- · 花旗中国获准成为本币做市商 | 2009-08-13
- · 商务部: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未造成实质伤害 | 2009-08-12
- · 【独家】:中国泛海或接手联想控股 | 2009-08-12